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统领

统领

官名。① 南宋置,为各屯驻大军之统兵官。一般各军设二人,位都统制、统制之下,以为偏裨。② 郑成功设。其军队分为五军,下辖陆军七十二镇、水师二十镇。每镇有官兵一千二百人,各设提督、统领,掌一镇之军务。凡有战事,则与提督率队出征。③ 清朝置,为八旗护军营、前锋营及步军巡捕五营之最高长官,称为护军统领、前锋统领、步军统领,分别为正二品、从一品。分掌本营事务。又,清末新式陆军中每一协设统领官一人,为协之长官,从二品。掌全协之军务。详见“护军统领”、“前锋统领”、“步军统领”、“统领官”等。


官名。南宋各军有统领,为统兵官,位在统制下。《宋史·职官七·诸军都统制》:“渡江后,大军又有统制、同统制、副统制、统领、同统领、副统领,其下有正将、准备将、训练官、部将、队将等名。”“清朝前锋营置统领,正二品,由王公大臣兼领,为该营长官,掌其政令。护军营统领也是正二品,掌该营政令。步军营统领初正二品,后升为从一品,由亲信大臣兼任,掌九门管钥,统帅八旗步军五营将弁,以周卫徼循,肃靖京邑,总兵佐之。”见《清史稿·职官四》。清代禁卫军和新军,协(旅)司令称统领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六·禁卫军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明发

    清朝雍正(1723—1735)以后传达皇帝谕旨的一种形式。凡皇帝上谕中属于一般例行政务可以公开的,均交内阁传抄执行,称为“明发”。凡以此下发之谕旨,首书“某年某月某日内阁奉上谕”或“某年某月某日内阁奉

  • 考功郎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改考功侍郎置,唐高祖武德三年 (620) 改置考功郎中。官名。隋初吏部考功司的主官为考功侍郎,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,称考功郎。唐武德初沿置,三年(公元620年)加中字,

  • 弋禽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有翨氏下士二人,掌攻猛鸟如鹰隼之类。翨音翅,指鸟类翼及尾上长大之羽。北周仿此职置弋禽中士,正二命;弋禽下士,正一命。属秋官府田正下大夫。

  • 平章军国大事

    官名。辽末,耶律淳僭位,以张琳为守太师、平章军国大事,阳以元老尊之,实则不使与政。

  • 乌赫哩达

    满语官名。汉译有三: ①九门提督。②总管,为清朝所设专管某项事务之三、四品官,如陵寝总管、围场总管、盘山行宫总管、信炮总管,以及蒙古各部、旗所设总管。③苑丞,为清朝内务府所属奉宸苑之职官。

  • 司

    官名。 西周置。 掌设置天子的行宫。《扬簋铭》: “王若曰:‘扬、 作司工, 官司量田。 众司,众司茨。’”官名。西周设置,为司空的属官。见“司空”。

  • 骁卫

    1、官名,汉有骁卫将军,东汉改为骁骑。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二·左右骁卫》:“汉有骁卫将军,谓之杂号将军。武帝以李广为之,后省。”2、官署名。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二·左右骁卫》:“隋开皇十八年,置备身府。炀

  • 内直备身

    即“太子内直备身”。

  • 漆园吏

    官名,战国时置,掌管理漆园。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庄子者,蒙人也,名周。周尝为蒙漆园吏。”注:“蒙,县名。”

  • 归命侯

    爵名。西晋置,专授给被征服政权的统治者,灭吴后,封孙皓为归命侯。北齐亦置,从五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