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给事郎

给事郎

官名。晋、南朝梁曾置,职掌不详,一说即给事黄门侍郎省称。隋高祖开皇六年(586) 尚书省吏部置,八郎之一,正八品上,为散官番直,常出使监察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 罢,并取其名置于门下省,位黄门侍郎下,员四人,从五品,掌省读奏案,即前代给事中之职。唐朝复置为文散官,正八品上。北宋沿置,神宗元丰三年(1080)废。


官名。唐宋文散官正八品上称给事郎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吏部》、《宋史·职官九·文散官》。隋文帝开皇六年,在吏部置给事郎。《隋书·百官下》:六年“吏部又别置朝议、通议、朝请、朝散、给事、承奉、儒林、文林等八郎。”炀帝即位,门下省“去给事之名,移吏部给事郎名为门下之职,位次黄门下。”见《隋书·百官下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绩大夫

    官名。即考功郎中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考功郎中。官名。唐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考功郎中为司绩大夫。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复旧。

  • 右宗侍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置。详见“宗侍下士”。

  • 右侍伯

    即“右侍伯中大夫”。

  • 农事司

    官署名。民国二十九年(公元1940年)五月国民党政府设置,属农林部,掌管全国农事行政。以司长为主官,下设科长、科员,分理司事。

  • 雄义将军

    官名。将军名号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四班,班阶最高,拟车骑将军; 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,仍拟车骑将军等号。

  • 三元士

    传说夏、商每一大夫官有三位元士相佐,合称三元士。《尚书大传》: “古者天子三公,每一公三卿佐之; 每一卿三大夫佐之; 每一大夫三元士佐之。”

  • 福建广东道提刑按察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。设于世祖至元十五年(1278),置司福州路。二十年,改为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司。监治福州、建宁、泉州、兴化、邵武、汀州、漳州等路。二十八年,改肃政廉访司。

  • 二帝三王

    二帝指唐尧虞舜。三王指夏禹、商汤、周文王。也有说指周武王的。《汉书·杨雄传上》:“二帝三王,宫馆台榭沼池苑囿林麓薮泽财足以奉郊庙,御宾客,充庖厨而已,不夺百姓膏腴谷土桑柘之地。”注:“应劭曰:二帝,尧

  • 四道提刑按察司

    元朝地方监察机构合称。简称四道按察司。世祖至元五年 (1268) 立御史台; 六年,设山东东西、河东陕西、山北东西、河北河南四道提刑按察司,为御史台直辖机构,掌管各地监察事宜。

  • 太史中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太史司长官,员一人,掌历法的编撰,下设太史上士以佐其职,领小史下大夫、冯相上士、保章上士等官属。正五命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 省,周宣帝即位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