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监牧使

监牧使

使职名。唐高宗仪凤(676—679)中始置,立四使: 南使有监十五、西使有监十六、北使有监七、东使有监九。其后增置盐州使,有监八; 岚州使,有监三。掌终岁巡按,以功过相除为考课; 其南使、西使各有丞三员、录事一员,北使、盐州使各有丞二员。玄宗开元二十三年(735)废。


官名。唐太府寺所属有国家牧场四十八个,称为牧监。高宗时若干牧监置监牧使一人领之,掌群牧孳课。南监牧使(简称南使)有监十五,西监牧使(简称西使)有监十六,北监牧使(简称北使)有监七,盐州监牧使(简称盐州使)有监八,岚州监牧使(简称岚州使)有监二;此外陇右地区有马坊七,另置陇右三监使以领之。马牛之群置牧长及尉,驽马与良马都登记在籍,良马称左,驽马称右。每年孟秋,监牧使以诸监之籍合为一。以仲秋上报太仆寺。繁殖超过定额有赏,死耗亦按比例折除。岁终监牧使巡按,以功过相除为考课的成绩。安史之乱以后,西北监牧使一般为中官所领,或由边镇节度使、刺使兼领,在淮西、淮南、山南东道等亦置监牧,以本道藩帅领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议政王

    见“议政王大臣会议”。

  • 递运所大使

    官名。明洪武九年(公元1376年)始置递运所,设大使、副使各一人,分隶于府、州、县,掌运递粮物。清制唯江苏有府递运所大使一人。

  • 后校令

    官名。西汉属将作大匠,与前、左、右、中并为五校。有丞,主领工徒掌修作事。成帝阳朔三年(前22)省。官名,西汉置,属将作大匠,为五校令之一,有丞,掌领后校所属工徒修建宫室、陵园等土木工程。成帝阳朔三年省

  • 武义郎

    官名。北宋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重定武臣官名,改西京作坊副使、东西染院副使、礼宾副使置,为从七品武阶官,属大使臣。官名。宋置,为武职八阶,旧为诸司副使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武阶》,参看“武功郎”条

  • 老扈氏

    少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谓是九农正之一。蔡邕《独断》说:“老扈氏农正,趣民收麦。”为附会之说。参见“少皞”。

  • 太子主事

    三国魏东宫官,位九品,员无考。官名,三国魏置,九品,掌太子宫事。

  • 西曹议令史

    官名。东汉末曹操丞相府置,西曹属吏。卢毓曾任此职。官名,汉末曹操丞相府置,掌谋议等,卢毓曾任此职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卢毓传》:“文帝为五官将,召毓署门下贼曹……由是为丞相法曹议令史,转西曹议令史。”

  • 辨铜

    官名。辨铜,也写作“辩铜”,辩通辨。汉置此官,属水衡都尉,负责分辨铜的品种和好坏等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水衡都尉》。

  • 司列太常伯

    官名。即吏部尚书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吏部尚书。官名。唐高宗龙朔二年,改吏部尚书为司列太常伯。咸亨元年复旧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五·吏部尚书》,参看“吏部尚书”条。

  • 上军将军

    官名。西晋王国置。其中大国领兵千五百人,次国领兵二千人。南朝宋、齐沿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