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①爵名。周朝五等爵之第五等。《礼记·王制》: “王者之制禄爵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凡五等。”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(264)复五等爵,定诸男地方三十五里,邑四百户,位一品。晋朝始对立国建官食封邑之男爵加“开国”之称。西晋武帝咸宁三年(277)定王国制,规定不满五千户始封王之支子、始封公侯之支子皆为男。男国不置军,官属减公国,无定制。南北朝、隋、唐、宋、金皆置,有开国男、开国乡男、开国县男等名号,唐朝以后实际多不食封。参见“开国男”、“县男”。元、明不设。清朝为九等世爵之第五等。满名原为阿思哈尼哈番,乾隆元年(1736)定汉名为男,满名如故。分为四级: 一等男兼一云骑尉、一等男、二等男、三等男,皆叙正二品。② 周朝行政区域名,即男服,为九服之一。


爵名,为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爵的最低一级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右果毅都尉

    官名。唐朝折冲府次官之一。太宗贞观十年 (636) 改别将 (车骑将军) 置,一员,上府从五品下,中府正六品上,下府从七品下,与左果毅都尉掌通判府事,为折冲都尉副职。辽朝诸卫各置二十八员,为加官。

  • 唱第

    见“唱名”。

  • 中书令

    官名。① 西汉为“中书谒者令”简称,武帝时置,由宦者担任,掌收纳尚书奏事、传达皇帝诏令,成帝时改中谒者令。参见“中书谒者令”。②魏晋南北朝为中书省长官之一。三国魏文帝初年分秘书置中书省,以秘书左、右丞

  • 中御卿

    官名。元朝中御府长官,正三品。

  • 宫闱署

    官署名。隋置,见“宫闱局”。

  • 辅义都尉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孙权置。以顾徽任此职,出使曹操。三国吴孙权赤乌(238—251)中置为东宫官。见《三国志·顾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、《钟离牧传》。官名,三国吴置,本为领兵武官

  • 漕运总督

    官名。明清督理漕运的最高长官。明景泰二年(1451)设,与总兵同理漕务。并兼巡抚淮、扬庐、凤四府及徐、和、滁三州,驻淮安。嘉靖四十年(1561)兼提督军务。万历七年(1579)后曾一度兼管河道。清朝沿

  • 牧养上监

    见“牧养监”。

  • 常调

    官制用语。宋朝判、司、簿、尉及其摄官,依不同出身、任数、考数、举主员数,是否流外,升转录事参军或下州令、录,称为常调。以此法升转之官,则称常调官。时有俗语说: “家常饭好吃,常调官好做”。宋制,吏部按

  • 屯田部员外郎

    官名。明初工部所属屯田部置,一人,正六品,协郎中掌本属部事务。洪武十三年(1380)改屯部员外郎,二十九年,再改屯田清吏司员外郎,遂为定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