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理匦使

理匦使

使职名。匦即匣。武则天垂拱二年(686)铸四铜柜(匦)列于朝堂: 青匦在东,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; 丹匦在南,论时政得失者投之; 白匦在西,陈仰屈者投之; 黑匦在北,告天文、秘谋者投之。置使署理四方投匦之书,以御史中丞、侍御史一人充任。玄宗天宝九载(750)改名献纳使,肃宗至德元载(756)复名理匦使。代宗宝应元年(762)以给事中、中书舍人正直清白者充任,德宗建中二年(781)以御史中丞为之。投匦者,使先验副本。文宗开成三年(838)罢验副封。


官名。唐武后垂拱二年,铸铜匦四,列于朝堂,接受四方投书,以御史中丞、侍御史一人为理匦使,玄宗天宝九年改称献纳使,肃宗至德元年复旧。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门下省》:“武后垂拱二年,有鱼保宗者,上书请置匦以受四方之书,乃铸铜匦四,涂以方色,歹于朝堂:青匦曰延恩,在东;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;丹匦曰招谏,在南,论时政得失者投之;白匦曰申冤,在西,陈抑屈者投之;黑匦曰通玄,在北,告天文、秘谋者役之。以谏议大夫、补阙、拾遗—人充使,知匦事;御史中丞、侍御史一人,为理匦使。天宝九载,玄宗以‘匦’声近‘鬼’,改理匦使为献纳使,至德元年复旧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户部院

    官署名。五代始置,属三司。宋因之,为三部勾院之一,设勾覆官、判官各一人,判官以京朝官充任,掌勾稽天下所申金谷等物出纳帐籍,以察其差殊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随三司废。

  • 县令史

    县吏员名。秦及汉初置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大事记》记秦王政六年(公元前241年)喜为安陆令史;次年为鄢令史。秦代有不少由令史参与的治狱案例,如“争牛”、“告臣”、“告子”、。贼死”、

  • 同佥枢密院事

    官名。金枢密院在签书枢密院事下设同佥枢密院事一员,正四品。元于成宗大德十年(1306)在佥院下置同佥三员,后定置二员,正四品。官名。元置,为枢密院的佐官。见“枢密院”。

  • 第三不领人酋长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原称第三不领民酋长,唐朝人修史时避讳改。视六品。

  • 左候卫将军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改左武候为左候卫而置,为十二卫将军之一,二员,从三品,佐大将军总府事。唐初沿置,高宗龙朔二年 (662)改名左金吾卫将军。

  • 左右神武军

    禁军名。(1)唐置。肃宗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置,以灵武元从军士及扈从官子弟组成, 亦称神武天骑,制度与羽林军同。有大将军各一人,正二品;统军番一人,正三品;将军各三人,从三品。掌同左右羽林军。府属

  • 行台殿中尚书

    官名。东魏置。《北齐书·张亮传》:“寻加(亮)都督扬、颍等十一州诸军事,兼行台殿中尚书。”职掌略同殿中尚书。

  • 审计处

    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。详“陆军审计处”。官署名。民国置,为地方审计机关,属审计部,设在各省政府和直属行政院的市政府,掌理本省或本市中央及地方各机关的审计事务。

  • 翰林

    翰林院、翰林学士院官员的统称。唐、宋有翰林待诏、翰林供奉、翰林学士及茶、酒翰林等,辽、金、元有翰林学士等,明、清有翰林学士、侍读学士、侍讲学士,侍读、侍讲、修撰、编修、检讨、庶吉士等。详见各条。官名。

  • 宰杀务

    见“供庖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