毯坊使
官名。唐置,见“毡坊使”。
官名。唐置,见“毡坊使”。
官名。元置,属宣政院,秩正五品,员额二人。掌参议院事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司仓下大夫属官,掌各种盐类的收藏和保管,下设盐仓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
官名。清朝盛京兵部长官。额设一人,满缺,秩正二品。总掌部务。
官署名。北宋置于陪都北京(今河北大名),职掌与左藏库略同。
国立学校名。唐朝国子监置,设博士、助教、直讲,掌教七品以上及侯、伯、子、男之子为生者、庶人子为俊士生者,另有典学等属员; 通四经业成,上于尚书省吏部,试登第者,加阶放选。
宋代授予官员差遣的方式之一。即“拟差”,见该条。
官署名。宋哲宗元符三年 (1100) ,改太府寺市易案置,掌平抑市易物价。南宋户部右曹亦置,掌平抑全国物价。
即“丹书铁契”。
宋代授予官员差遣的方式之一。全称“八路定差法”。宋制, 四川、两广、福建等八路州县的文武官员的差遣,许本路及北方诸路在选官员随意选定窠阙,然后由本路的安抚、制置、转运等司按照定差阙,分四季集注差遣,每
见“丹书铁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