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楷书

楷书

①吏职名。唐朝门下省弘文馆校书郎置十二员、中书省史馆置十二员、秘书省置十员、秘书省著作局置五员、内侍省内教(宫教)博士置二员、太子司经局置二十五员,宋朝吏部置三员、秘书省秘阁置正名楷书五员、秘书省国史实录院置四员、宗正寺置二员、大理寺置十四员(南宋孝宗隆兴(1163—1164) 中共减七人),皆掌誊写文书。② 明朝内阁中书舍人来源之一。选能书者为之,不由科甲者称楷书出身,后虽加衔九列,仍带衔办事,或有太常卿衔,有加至翰林学士、礼部尚书者。


流外官名。《新唐书·百官志二》记中书省史馆有楷书十二人,写国史楷书十八人,楷书手二十五人。楷书与楷书手均掌缮写之事,但在同一机构中并置,可见其具体分工当有所不同。《通典·职官二十二》记楷书手为流外勋品官,楷书之秩当与之相同。宋代无楷书手之称,惟称楷书,置于宗正寺、起居院、三馆、秘阁、吏部尚书左右选、大理寺左断刑厅等机构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百执事

    百官,群吏。《尚书·商书 ·盘庚》:“鸣呼!邦伯,师长,百执事之人,尚皆隐哉。”《国语·吴语》:“王总其百执事。”韦昭注引贾侍中说: “百执事,百官。”

  • 守土官

    太平天国郡、县级地方官之统称。当时地方行政郡、县之上为省,其下则为军、师、旅、卒、两、伍,共六级,这六级长官均称“乡土官”。县设监军一人,郡设总制一人,皆由太平天国中央政府任命,管理地方政务,称为守土

  • 神士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太祝下大夫属官,掌三辰之法,以布祭于神鬼,下设神士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推垛子

    宋朝军职升迁程序之一。即由皇帝亲临殿庭阅试将校武艺,依高下定升迁。通常三年举行一次。

  • 都巡检使司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掌地方治安。中都设东北、西南二司,一在通州,一在良乡。诸州亦设。置都巡检使,正七品; 副使,正八品。

  • 兽工

    官名。主管以野兽皮革制作器物。一说为殷朝官名。 周朝属司空, 分函人, 鲍人, 人, 韦人,裘人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 “天子之六工,曰土工、金工、石工、木工、兽工、草工”。郑玄注: “

  • 东门校尉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 (196—220) 初袁绍置,掌邺城东门。见《后汉书·袁绍传下》。武官名,三国时袁尚之将审配以其兄子审荣任之,掌守邺东门,位低于将军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(曹)操出行围,配伏弩射

  • 殿中曹给事中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为内廷派驻殿中曹监察政务的官员,亦佐理曹务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三品上,后罢。

  • 太子食官丞

    官名。北齐太子食官署次官。隋朝沿置,设二员。唐朝为从九品下。

  • 右扶风丞

    官名,汉置,为右扶风的副贰长官,佐右扶风行其职事。参看“右扶风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