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春官

春官

①官署名 (1)西魏、北周春官府简称。参见“春官府”。(2)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(684) 至中宗神龙元年(705)尚书省礼部改称,后代即以为礼部或其首长别称。(3)太平天国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以天、地、春、夏、秋、冬定名,春官即礼部。②官名。(1)传说宓羲(伏牺氏、大皞氏)、共工、神农、黄帝、颛顼所置春、夏、秋、冬中五官之一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 “昔者黄帝氏以云纪,故为云师而云名;炎帝氏以火纪,故为火师而火名: 共工氏以水纪,故为水师而水名: 大皞氏以龙纪,故为龙师而龙名。”孔颖达疏: “黄帝以上四代用云、火、水、龙纪事其官之名,必用云、火、水、龙为之。但书典散亡,更无文纪其名,不可复知”。“服虔云: ‘黄帝以云名官,盖春官为青云氏,夏官为缙云氏,秋官为白云氏,冬官为黑云氏,中官为黄云氏。炎帝以火名官,春官为大火,夏官为鹑火,秋官为西火,冬官为北火,中官为中火。共工以水名官,春官为东水,夏官为南水,秋官为西水,冬官为北水,中官为中水。大皞以龙名官,春官为青龙氏,夏官为赤龙氏,秋官为白龙氏,冬官为黑龙氏,中官为黄龙氏’。此皆事无所见,苟出肺肠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 “自颛顼以来,为民师而命以民事,有重黎、句芒、祝融、后土、蓐收、玄冥之官,然已上矣。”应劭注: “颛顼氏代少皞氏者也,不能纪远,始以职事命官也。春官为木正,夏官为火正,秋官为金正,冬官为水正,中官为土正。”(2)《周礼》六官之一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 “周官则备矣。天官冢宰,地官司徒,春官宗伯,夏官司马,秋官司寇,冬官司空,是为六卿,各有徒属职分,用于百事。”《周礼·春官·序官》: “乃立春官宗伯,使帅其属而掌邦礼,以佐王和邦国。”(3)明初四辅官之一,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,九月置春、夏、秋、冬四辅官。所任皆耆儒,位列都督之次。敕以协赞政事,均调四时。月分三旬,人各司之。秋冬官未备,以春夏官兼摄。寻罢。参见“四辅”。(3)太平天国礼部正、又正、副、又副之官统称。(4)太平天国朝内官春官正丞相、春官又正丞相、春官副丞相、春官又副丞相。又,女官中朝内官所置春官正、副丞相,亦称。


官名。古代常以春夏秋冬四时或金木水火土五行名官。

1、《史记·五帝纪》注说,黄帝受命时有云瑞,因此以云名官:春官青云,夏官缙云,秋官白云,冬官黑云,中官黄云。

2、周置六官,其一为春官。宗伯为春官,掌管典礼,所以后世称礼部为春官。见《周礼·春官·宗伯》。

3、唐武则天光宅元年曾改礼部为春官,神龙元年复旧。见《旧唐书·职官二·礼部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礼部》。

4、自唐宋,到明清,掌管天文历法的长官下属有春官正,为五品官员,掌司四时一方的变异。参看《新唐书·百官志二·司天台》。

5、明太祖洪武十三年九月设春夏秋冬四官,称为四辅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一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胥附上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。胥附大夫属官,佐其统所部禁兵。正三命。官名。见“胥附中大夫”。

  • 主仗

    杂任职名。唐置,属左右千牛卫,员额一百五十人,掌守供御兵杖。

  • 都则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八则治理都鄙。《周礼·秋官》: “都则,中士一人,下士二人,府一人,史二人,庶子四人,徒八十人”。郑玄注: “都则,主都家之八则者也。”贾公彦疏:“郑(玄)知主

  • 良造

    爵名。秦有大良造、少良造;大良造又称大上造,少良造又称少上造。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于是以鞅为大良造,将兵围魏安邑。”《索隐》:“即大上造也,秦之第十六爵名也。今云良造者,或后变其名耳。”参看《汉书·

  • 典用监

    官署名。元至大元年(公元1308年)置,属詹事院。掌供须、文成、藏珍三库,内府供给段疋宝货等物。设卿四人,太监、少监、丞各二人,经历、知事、照磨各一人。天历二年(公元1329年)属储政院,以三库隶内宰

  • 土司

    ① 即土官。详“土官”。② 明中期以后对少数民族地区由土官所管辖的地方行政机构之统称。如宣慰使司、宣抚司、安抚司、招讨司、长官司、土府、土州、土县等。土司,又称土官,元明清所封境内各少数民族首领世袭之

  • 旄头

    皇帝仪仗中警卫先驱的骑兵。或羽林充任,也用以赐诸侯王。官名,又称旄头郎。详“旄头郎”条。

  • 三辅都水

    官名。西汉时三辅各置都水官,京兆设都水长、丞,左冯翊设左都水长、丞,右扶风设右都水长、丞,分掌三辅地区水利。因为水利相通,故三辅虽各有都水官,有时必须协同管理,于是以“领护三辅都水”官总掌之。《汉书·

  • 二守

    春秋前期齐国执政者国氏、高氏称为“国之二守”,位为上卿。至春秋后期,改设为右相、左相。

  • 总督京营戎政

    官名。明嘉靖二十九年(1550)改原京营提督总兵官而置,为京营总督。一人,以公、侯、伯等勋臣充任。隆庆(1567—1572)初罢,仍改置提督,四年复置,详见“戎政府”。武官名。明嘉靖二十九年(公元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