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怯薜

怯薜

蒙古语番值宿卫之意,用以指代蒙古和元代的禁卫军。怯薛起源于辽金时期蒙古各部落,意即贵族的亲兵,此种亲兵既作卫队,亦作各种服役。成吉思汗即蒙古大汗位后,建立了一万人的怯薜,称为大中军,成为劲旅。其人员中的大多数是万户、千户、百户、十户的子弟及其随从。故怯薜的组建亦含有征调子弟入质以控制臣下的用意。怯薛分四番入值,故称四怯薛。每番三昼夜,护卫大汗,并在大汗斡耳朵中服各种杂役。怯薜之长称怯薜长,四怯薛长由太祖四功臣博尔忽、博尔术、木华黎、赤老温后裔世袭、怯薛人员称为怯薜歹,在宫廷服役的职务也是世袭的,称为怯薜执事。历朝皇帝死,其斡耳朵均保留一定数额的怯薜歹。入元以后,大都城和皇城的一般军事防御改由五卫亲军负责,但万余名怯薜歹仍予保留,待遇优厚。元代高级军政官员多由怯薜出身者充任,四怯薜长长期在朝中担任最重要的官职。怯薜歹任官也不经吏部与中书省奏议,直接由怯薜长推举,皇帝直接任命, 称“别里哥选”。怯薛歹除蒙古人、色目人外,也有一部分是汉人、南人。汉族怯薜歹多是早期投奔元朝的汉族旧勋子弟。成宗以后就不再吸收汉人、南人入怯薜,作为朝宫的怯薜歹,仅保有宫廷执事的身份,须按规定日期入宫服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都宗人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王子弟封邑及公卿采邑中主祭祀礼仪。《周礼·春官》: “都宗人,上士二人,中士四人,府二人,史四人,胥四人,徒四十人”,“掌都祭礼。凡都祭祀,致福于国,正都礼与其

  • 翟雉氏

    少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谓是五工正之一,贾逵释为攻金之工,为附会之说。参见“少皞”。

  • 左右司御率

    东宫武官名。唐始置左右司御率,为左右司御率府的主官,见“左右宗卫率府”。

  • ①官名。“行人”省称,即通使诸侯者。②官制用语。指官缺未补,暂由他官兼摄其事。汉朝摄行制度较普遍。有以低级官吏摄行高一级职务者,有以平级而兼摄行者,亦有以文官行武官事者,也有以武官行文官事者。魏晋南北

  • 公府兵曹

    公府诸曹之一。东汉始置,太尉府有掾属二十四人,兵曹主兵事。东汉末曹操为丞相时置兵曹掾属各一人。三国魏咸熙元年(公元264年)复置于丞相府,蜀无考。魏大将军府亦置兵曹掾一人,主兵事器械,蜀吴无考。西晋安

  • 銮舆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朝銮仪卫左所下设机构。顺治十一年 (1654) 置,掌管帝、后仪仗之辇舆。设掌印云麾使、掌司事治仪正各一人,共掌司事。为銮仪卫十司之一,掌乘舆等。参看“銮仪卫”条。

  • 典庖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庖人置,北周沿置。天官府膳部中大夫属官,员一人,其下设典庖下士以佐之。正二命,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庖人”。

  • 国子寺祭酒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为国子寺的长官,隋以后改为国子监祭酒。参见“国子寺”。

  • 蒙古架阁库

    见“架阁库”。

  • 院长

    ① 唐朝指御史台三院御史之为首者,分别主持三院院务,遂以其为御史之别称。见赵璘《因话录》卷五。②唐朝拾遗之别称。见洪迈《容斋四笔》卷一五《官称别名》。③唐朝翰林学士院之翰林学士承旨。《新唐书》卷一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