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廛人

廛人

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征收市场税收。《周礼·地官》:“廛人,中士二人,下士四人,府二人,史二人,胥二人,徒二十人”,“掌敛市絘布、总布、质布、罚布、廛布而入于泉府。凡屠者,敛其皮角筋角入于玉府。凡珍异之有滞者,敛而入于膳府”。


官名。负责在市场收税的官。《周礼·地官·廛人》:“廛人掌敛市布、緫布、质布、罚布、廛布,而入于泉府;凡屠者敛其皮角筋骨入于玉府;凡珍异之有滞者,敛而入于膳府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禁杀戮中士

    官名,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禁杀戮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布宪中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禁杀戮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禁杀戮”。

  • 大通桥监督

    官名。清朝户部仓场衙门所属大通桥之主官。顺治(1644—1661)中设,差户部汉司官一人充任。康熙四十七年(1708)设满、汉各一人,由京、通十三仓监督中拣选派充。掌理石坝运到漕白二粮抽验斛面之事,督

  • 参知

    官员任用类别之一。汉代已有由他官知尚书事之例,所以称“知”者,因其所任官职本与其事无关,由别敕规定,使其得以参掌或典知某种事务。自魏晋以后,此种别敕知参之制逐渐盛行,或称知, 或称典知, 或称总知,

  • 掖庭局丞

    官名。即掖庭丞。官名,金朝置。为掖庭局副长官,佐令掌皇后宫事务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》。

  • 内供奉

    官名。掌供大内道场,由僧人担任。唐肃宗至德年间以僧人元皎为内供奉,此为内供奉之始。官名。唐武后长安二年(公元702年)始置,是一种加衔。御史之资浅者,其衔内加“内供奉”字样,有侍御史内供奉(或称侍御史

  • 宿卫队主

    官名、北魏置。负责宫廷守卫的较低级军官,统率羽林、虎贲等宿卫军士,有时亦执行其它任务。《魏书·彭城王传》: “(世宗)诏宿卫队主率羽林、虎贲,幽守诸王于其第。”参见“队主”。

  • 羽林左右部督

    官名。三国蜀置羽林左右部督各一人,《三国志·李恢传》有羽林右部督,可知当有左部督。其职如东汉的羽林中郎将。

  • 充华

    官名。西晋武帝置为后宫九嫔之一,位视九卿。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 (467)定制,置为五职之一,班亚九嫔。南齐复列为九嫔。梁亦置。陈又列为五职。北魏孝文帝置为内官六嫔之一。隋炀帝再置为九嫔之一,正二品。内

  • 掌狄隶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司隶下大夫掌狄隶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兵马司都指挥使、副都指挥使

    武官名。金元时兵马司的正副主官,见“兵马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