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平北将军

平北将军

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曹操置 《三国志·张燕传》: “太祖将定冀州,燕遣使求佐王师,拜平北将军,率众诣邺。”魏晋时多兼镇守地区的刺史,统管军、政事务,与平南、平东、平西将军合称四平将军。在南朝及北朝前期地位仍较高,北朝后期渐成为无职掌的散官。三国魏、晋、南朝宋皆定为三品,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改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班,普通六年(525)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班,陈拟三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职员令定为从二品上,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定为三品,北齐仍三品,北周定为正七命。隋初列为散号将军,降为从六品上,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罢。


杂号将军名,东汉末年曹操置,凡将军皆掌帅军征伐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燕传》:“太祖将定冀州,燕遣使求佐王师,拜平北将军。”其后,魏晋沿置,且多兼刺史,总管军政事务。南北朝也置,隋炀帝时罢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吏部当月处

    清代吏部内部机构。掌监吏部印信,并收发在京各衙门文书,分交各司办理,不设专职主管官员,由四司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与七品小京官等按日轮值。

  • 都督中外诸军事

    官名。魏晋南北朝置。《三国志·曹真传》:“黄初三年 (222) 还京都,以真为上军大将军、都督中外诸军事,假节钺。”总统禁卫军、地方军在内的内外诸军,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,权力极大。不常置。如东晋时仅王

  • 负弩

    汉朝亭长的旧名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亭长》:“亭有亭长,以禁盗贼。本注曰:亭长,主求捕盗贼。”注:“《风俗通》曰:亭吏旧名负弩,改为长,或谓亭父。”

  • 政务处

    参见“督办政务处”。官署名。清光绪三十二年,改组内阁,设会议政务处,以各部尚书为内阁政务大臣,下设总办、副总办等官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六·内阁》。

  • 素齐

    西夏语官名。西夏置,职掌不详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一五五“庆历五年四月”条下记“辛卯、夏国主曩霄初遣素齐咩布移则、张文显来贺乾元节,自是岁以为常。”素齐为咩布移则与张文显的官称。吴广成《西夏书事》卷十

  • 军用文官

    指军事机关中的文职官员,如秘书、书记、军事学校的普通教员、外文翻译等。

  • 职方清吏司员外郎

    官名。简称职方司员外郎。明清兵部职方清吏司之副长官。佐郎中掌司事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,改职方部员外郎设,一人。洪熙元年(1425)南京兵部职方司亦设一人,皆从五品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设,

  • 百工监副监

    官名。隋朝行台省百工监次官,置一员,视从八品。唐朝将作监百工监次官,置一员,从七品下。

  • 清诏官

    泛指清诏掾、清诏使等清诏官吏。掌奉诏出使察举诏书中指定的事。详“清诏掾”、“清诏使”条。

  • 功曹书佐主簿

    官名,东汉末年刘备置。掌功曹之簿录书记等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李恢传》:“成都既定,先主领益州牧,以恢为功曹书佐主簿。”参看“功曹”、“功曹书佐”、“主簿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