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左右金吾卫

左右金吾卫

唐府兵十六卫中的两卫。隋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改左右武候府为左右候卫,唐沿置,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为左右金吾卫。有上将军各一人,大将军各一人,将军各二人。掌宫中、京城巡警,烽候、道路、水草之宜。凡翊府之翊卫及外府佽飞番上,皆掌之。皇帝出师或田猎,则掌左右营之禁卫,南衙宿卫官将军以下及千牛番上者,均分配其职务。府属各有长史,录事参军,仓曹、兵曹、骑曹、胄曹参军事,司阶,中候、司戈、执戟,掌同左右卫,又有左右街使各一人,判官各二人。左右翊府有中郎将、左郎将、右郎将、兵曹参军事、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副队正,中郎将掌领府属,督京城左右六街铺巡警,以果毅二人助巡探。入閤日,中郎将一人升殿受状,卫士六百人为大角手,六番阅习,吹大角为节奏,诸营垒依节奏而进退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右士师

    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主管官吏爵秩等级。《管子·五行》: “天子出令,命左、右士师,内御,总别列爵,论贤不肖士吏。”

  • 越嶂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,从六品。武官名。北齐设置,用以褒赏勋庸,秩从六品下。

  • 临安府签判

    南宋临安府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简称。参见“临安府”。

  • 提塘官

    官名。明、清时外省派驻京师传递文书之官员。简称“提塘”。掌递本省与各部院往来文书,并负责领送颁给本省官员的敕书及州县印信。清制,各省派驻京师者共十六人,隶兵部捷报处。由督抚于本省武进士、武举人及候补、

  • 内放

    任官术语。清朝官员之实缺,绝大多数由中央政府任命,称“内放”。少数缺位由外省督抚呈请任用,称“外补”。

  • 磨勘司左司副

    官名。明太祖洪武十四年(1381)于磨勘司置,左、右各一人,佐司令掌司事。二十年革。

  • 兵马都部署

    官名。辽朝北面官,有征伐,则在都元帅、都统以下设兵马都部署掌号令。亦有以兵马都部署总领兵马征伐之制。下设副部署等职。

  • 楚古

    官名。契丹北面官,掌北面官审讯犯人之事。

  • 左右控鹤都指挥使

    武官名。见《资治通鉴·后梁记一》,掌统左右控鹤军(梁称侍卫亲军为控鹤军)。

  • 天官

    ①官署名。(1) 西魏、北周天官府简称。(2) 吏部别称。唐武则天光宅元年 (684) 至中宗神龙元年 (705) 吏部改名。后代即沿称吏部或其首长。(3) 太平天国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以天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