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屯田

屯田

官署名。① 尚书省六曹之一,西晋置,设尚书。武帝太康(280—289)中改名“田曹”。②尚书省诸郎曹之一。西晋置(或说三国魏已置),掌屯田事务,设郎(郎中),东晋省。南朝梁、陈复置。北魏亦置,或说隶仪曹尚书。北齐设郎中,掌籍田、诸州屯田事务,隶祠部尚书。隋朝为工部四司之一,初置侍郎、员外郎为长贰,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置郎、承务郎。唐高祖武德三年 (620) 沿置,设郎中、员外郎为长贰。掌全国屯田、京官职田、诸司公廨田等政,实际上闲简无事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司田,咸亨元年(670) 复旧。五代因置。北宋初无职掌,设判屯田事一人,以无职事朝官充任。神宗元年(1078—1085) 改制后,复以郎中、员外郎为长贰,掌屯田、营田、学田、官庄等事务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,与水部合为一司。明初复置为工部四属部之一,掌屯种、抽分、薪炭、坟茔之事,设郎中、员外郎各一员,主事四员。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名“屯田清吏司”。


官署名。汉成帝时尚书郎两人,一人管户口垦田。到西晋时才正式以屯田为曹名,属屯田尚书。其后,南朝梁、陈和北魏、北齐皆置屯田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宣课使

    见“征收课税使”。

  • 咨议局常驻议员

    官名。清末各省咨议局议员之一种。宣统元年(1909)置。由本局议员按十分之二比例互选,任期一年。除行使一般议员权力外,得常川到局办事,协助议长、副议长处理会期外有关咨询、人民陈述等事宜。

  • 中尚方令丞

    官名。见“尚方令丞”。

  • 帅漕宪仓

    宋朝安抚司、转运司、提点刑狱司、提举常平司四司简称。这是宋朝四个司的简称。宋朝各路设安抚司,掌军事及民政,称帅司;转运司掌财赋及谷物转运等事,称漕司;提点刑狱司掌司法刑狱和监察,称宪司;提举常平司掌常

  • 守相

    官名。战国赵国等置。代理相国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 “文信侯出走,与司空马之赵,赵以为守相。”1、官名,赵国置,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“文信侯出走,与司空马之赵,赵以为守相。按:“与”为衍文,“守相”即

  • 太子典仓令

    官名。北齐太子典仓署长官,置一员,九品。隋朝沿置,一员,正九品。唐朝置一员,从八品下,掌东宫九谷入藏及庶羞、器皿、灯烛、园圃种植之事。金朝宫师府置,正八品,承奉膳馐。

  • 上方

    上方,多写作“尚方”,汉朝少府所属机构,掌制造御用刀剑珍玩等物。《汉书·董贤传》:“武库禁兵,上方珍宝。”

  • 帐内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魏末及东、西魏置。统领主帅左右的侍卫军士,东魏中外府、西魏大丞相府皆设。《北齐书·綦连猛传》:“(元象)二年(539),除平东将军、中散大夫。其年,又转中外府帐内都督。”官名。北魏置,为州军府

  • 捕厅

    清朝对地方州县之吏目、县丞、典史等佐杂官之通称。以其有缉捕之责,故名。官名。清朝州县官署中的佐杂官,如典史,因为有缉捕责任,一般称其为捕厅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三·县》。

  • 新造盩

    官名。战国时楚国设置,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记棼冒勃苏说:“臣非异,楚使新造盩。”鲍彪谓是楚官名。缪文远《七国考补订》说:“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简文有‘新(造)尹’,或即《国策》所云之新造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