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宣慰使司

宣慰使司

官署名。元明清都置。元代掌军民之务,分道掌管郡县,行省有政令则宣布于郡县,郡县有请求则向省汇报。见《元史·百官七·宣慰使司》。明承元制,在西南少数民族世袭的土官中置宣慰司,司置使,为土官中最高武职,从三品。其佐官员有同知,正四品;副使,从四品;佥事,正五品;经历司经历,从七品;都事,正八品。见《明史·职官五·土官》。清沿明制,也在土司中设宣慰使司,为地方高级专员官署,掌土司军政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四·四川宣慰使司》。参看《历代职官简释·宣慰司》。


官署名。(1)元置,为行省与路之间的转承机关,掌军民之务,分道以领路、府、州、县,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,路府有所请则转达于省。元代设宣慰使司者,凡六道及一处。六道为山东东西道、河东山西道、淮东道、荆湖北道、湖南道、四川南道;一处为乌撒乌蒙等处宣慰使司,治乌撒路,隶云南行省。宣慰使司每司设宣慰使三人,从二品;同知一人,从三品;副使一人,正四品;其下有经历、都事、照磨兼架阁管勾各一人。(2)元代另有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设于少数民族地区,参用土人。明清沿其制,设宣慰使司,为武职土官宣慰使的官署。明制,宣慰使从三品;其下设同知一人,正四品;副使一人,从四品;佥事一人,正五品;经历司经历一人,从七品;都事一人,正八品。清制宣慰使品秩同明,置于四川省者七人,其中天全州、茂石厅、杂各厅各一人,打箭炉厅所属的正明、布拉克底、巴旺、格尔格忒各一人;置于云南省者一人,设于普洱府属车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国相

    皇子封王,其郡为国,置相一人。汉初称丞相,景帝中五年改丞相曰相,俸二千石;初只统众官,成帝更令相治民,如郡守。有长史,如郡丞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,参看“王国”条。官名。汉初始置

  • 总执法官

    官名。清末新陆军职官。光绪三十年(1904)定新陆军营制,始置。每军一人,正三品,正参领充,简放。掌考查全军法律。唯平时不编军,故不常置。

  • 翰林侍读学士

    官名。北宋真宗咸平二年(999),始置翰林侍读学士、侍讲学士。为皇帝进读书史,讲释经义,备顾问应对。其后,或以大臣为翰林侍读、翰林侍讲,不带学士; 或为侍读、侍讲,不加别名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

  • 警备队

    内外城巡警总厅所属机构。清光绪三十一年(公元1905年)十一月,巡警部奏设探访队,专司侦探。三十三年(公元1907年)十二月,民政部奏设稽查缉捕局,专司缉捕。宣统元年(公元1909年)正月,探访队与缉

  • 司法官再试典试委员会

    司法官考试机构。北洋政府置,设委员长一人,由司法次长充任。典试委员八人(半数常任),由司法总长遴选,临时呈请大总统派充。监试委员人二,由司法总长遴选派充。再试分笔试与口试,笔试及格后进行口试。笔试用两

  • 武昌左部督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。吴大帝孙权赤乌八年(245),分武昌为左、右两部,各设督一人,统兵马,职权颇重。左部掌武昌下游军务,薛莹以选曹尚书、领太子少傅迁此。官名,三国吴置,自陆逊死后,诸葛恪代逊,孙权把武昌分

  • 骑兵郎中

    官名。魏晋南北朝与骑兵郎互称,为尚书省骑兵曹长官。参见“骑兵郎”。

  • 仆射

    官名。① 下级武官。战国秦置,位在屯长之下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 ·秦律杂抄》:“徒食,敦 (屯)长、仆射弗告,赀戍一岁。”《孙子·作战》曹操注:“陈车之法,五车为队,仆射一人。”汉晋南北朝有中黄门冗从仆

  • 导洛通汴司

    见“汴河堤岸司”。

  • 幢副

    官名。南北朝时幢的副主将,主要执行仪卫任务。北齐时将作寺亦置为属官,管理营造事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