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仆卿

太仆卿

官名。东汉、魏、晋、南朝、北魏常作为“太仆”的尊称。南朝梁正式定为官称,十班,位列十二卿。管理畜牧事务,政令仰承尚书省驾部曹。辖南马牧、左右牧、龙厩、内外厩丞。陈沿置,三品、中二千石。北齐置为太仆寺长官,三品,位列九卿。历朝沿置,亦称“太仆寺卿”。管理宫廷车马及全国畜牧事务,政令仰承兵部。隋初正三品,炀帝改从三品。唐因之,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司驭正卿,咸亨元年(670)复旧; 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名司仆卿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旧。自唐设监牧使、闲厩使后,其职权渐夺,中唐后实权尽归飞龙使。北宋初为三品寄禄官,表示品级俸禄,不预本寺公务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始成为职事官,从四品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罢。辽朝南面官有之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(1287)复置,员二人。明朝员一人,从三品;又分其职权于诸行太仆寺、苑马寺、御马监。清朝专掌两翼牧场马政,满汉员各一人,从三品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罢。自北齐以来,亦称“太仆寺卿”。


官名,西汉初称太仆,武帝改曰仆,王莽改称太御,东汉复称太仆,卿一人,俸中二千石,掌车马。天子每出,奏驾上卤簿用,大驾则执驭。丞一人,俸比千石。有员吏七十人。

在战乱之年,太仆也领兵征战。《后汉书·明帝纪》:“十六年春二月,遣太仆祭肜出高阙,奉车都尉出酒泉,驸马都尉耿秉出居延,骑都尉来苗出平城,伐北匈奴。”又《后汉书·窦融列传》:“又太仆祭肜、度辽将军吴棠将河东北地,西河羌胡及南单于兵万一千骑出高阙塞……祭肜、吴棠坐不至涿邪山,免为庶人。”其后各朝多沿置,魏晋南朝置,北齐为太仆寺长官,三品,位列九卿,掌管宫廷车马及畜牧事务。隋为三品,唐因之,武则天改称司仆卿。宋初为三品寄禄官,后复为职事官。辽、元、明、清皆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侯家丞

    侯的家臣之一。西汉始置,主侍侯,理家事。列侯在临终时关于后事的重大安排,均由家臣上奏、转达或者代表侯本人致礼,在家臣中其地位较高。东汉时规定列侯所食封户不满千户的不得置家臣。三国魏于家臣之上置家令,家

  • 七兵

    尚书省七兵曹及其长官的省称。《魏书·王衍传》: 迁“度支尚书,仍转七兵”。详见“七兵尚书”。官名。尚书郎中,魏有五兵郎,即中兵、外兵、别兵、都兵、骑兵。晋又分中兵、外兵为左右,成为七兵,称七兵曹,或七

  • 铁道部工务司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属铁道部。依照民国二十年(公元1931年) 二月二十八日修正公布的《铁道部组织法》规定,其职掌为:一、铁道工务的监督管理及扩充改良;二、铁道路线的测定及其工程设计;三、铁道建筑

  • 世兵制

    一种兵民分离、兵家子弟世代为兵的制度。此制形成于汉末及三国时期。秦汉时期实行征兵制,至东汉末年由于战争濒仍,人民流离,征兵制遭到破坏,募兵兴起。募兵原无固定对象,但应募之后,兵役就落在这一部分应募者的

  • 承局

    官名。宋朝置。隶属都一级统兵官,由都头、副都头或军使、副兵马使管辖,位在将虞候下、押官上。低级军职名。宋代马步军“都”一级编制中有承局一职,在马军由军使、副兵马使管辖,在步军由都头、副都头管辖,地位在

  • 黄门倡

    宫内乐人,西汉置,属黄门署。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时有幸倡郭舍人,滑稽不穷,常侍左右。”注:“师古曰:幸倡,倡优之见幸遇者也。”《汉书·艺文志·歌诗》:“黄门倡车忠等歌诗十五篇。”

  • 内批

    见“御笔”。

  • 太子侍讲

    官名。东汉末年始有其名,三国魏、晋及北魏或置。唐初置,掌讲导经学,后废置不常。宋英宗治平三年(1066),神宗升储,置一人,以他官兼任,掌讲读经史。南宋沿置,正七品,宋亡遂废。官名,三国末年始有此称,

  • 军政部审查处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依照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十一月二十五日公布的《军政部审查处条例》规定,军政部于监察院审计部未成立以前,特设审查处掌覆核全国军队及军事各机关、学校的预算决算事宜。以处长为

  • 劳工教育设计委员会

    实业部直属机构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兼隶教育部。依照民国二十年(公元1931年)五月十二日公布的《劳工教育设计委员会章程》规定,掌下列事项:一、劳工教育之建议;二、规划调查劳工教育状况及其改进;三、拟订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