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冢宰卿

大冢宰卿
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多省称为大冢宰。为居六官之首的天官府长官,员一人,正七命。职掌宫廷供奉侍御以及全国财政收支、赋役收入,百官俸给等事务。如加“五府总于天官”之诏命,则可总摄百官,执掌朝政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参见“天官府”。


官名。北周依《周礼》之制,设大冢宰卿为天官府的长官。《周礼》中的冢宰本称太宰,掌吏治、宫廷事务与财货,为天子的宫内大臣或奴隶总管,只有天子下了“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”的后命之后,太宰始得总摄其他五府总理政务,为六卿之首而称为冢宰。其职任是掌理修立治政六典,以辅佐王统治天下。以八法治理官府;以八则治理都鄙;以八柄辅佐王统御群臣;以八统辅佐王统御万民;以九种职业来辅导万民,使他们各能致力于自己的工作;以九赋征收财货;以九种用财的法度来调节财用;以九种贡法收得各国的财用;以九种和协的法则使天下万民互相联系。凡王邦一般政务,冢宰都可以处理。年终,命令各官府整理政绩的资料,接受考核,按照政事的得失功过,呈请王加以赏罚升迁或降免。三年,仔细考核所有官吏的政绩,呈请王决定升赏或诛罚。北周大冢宰卿员额一人,正七命。任此职者见《周书·孝闵帝纪》:“元年(公元557年)春正月辛丑,以大宗伯南阳公赵贵为太傅、大冢宰。二月丁亥,楚国公赵贵谋反,伏诛。二月甲午,以大司马晋国公护为大冢宰。”北周依《周礼》之制,必待皇帝特命之后才能总领五府成为执政者。若皇帝自己执政,则天官府的长官仅掌宫廷事务与财货,与五卿并列,称为太宰而不称大冢宰,这一点也与《周礼》相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女丞相

    女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见“女正职官”。

  • 所副

    官名。明朝工部所属营缮所置,二人,正八品,为所正之贰,以诸匠之精艺者为之。南京工部营缮所置一人。

  • 南单于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前秦置。《魏书·鲜卑乞伏国仁传》: “(国仁)父司繁,拥部落降于苻坚,以为南单于,又拜镇西将军,镇勇士川。”参见“单于”。南匈奴的国君称南单于,相当汉族的国君皇帝。《后汉书·考顺帝纪》:“

  • 策问

    选官制度。汉朝皇帝常常将经义及政事方面的问题书之于策,召纳臣民应对,谓之策问,为当时选拔人才常用考试方法之一。

  • 汤药局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南面官,属内侍省,掌宫中汤药等事。官署名。辽置,属南面官中的内侍省,以都提点为长官,所属有勾当汤药。

  • 辅国侯

    官名。西域且末、鄯善等国置,员一人。见《汉书·西域传》。官名,汉朝时西域诸国多置,位在诸侯上,掌辅佐国君处理国事。《汉书·西域传·龟兹国》:“大都尉丞、辅国侯、安国侯、击胡侯、却胡都尉、击车师都尉、左

  • 副巡检

    官名。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(976) 置,为巡检使副贰。金朝为诸巡检司次官,明清于巡检司置,从九品,为巡检之副职。

  • 提职

    官员升赏的方式之一。战国时各国即已通过考核和调查,对有政绩的官员,一般均予提升职务,提职的幅度则依其政绩卓著与否而定。历代均沿行之。如明代宣德年间温州知府何文渊、崇祯年间大理寺推官陈良谟,均以考绩上等

  • 导官署令

    官名。即导官令。

  • 乡男

    爵位名。北周置,地位在县男之下,命数未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