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道丞
官名。东汉置,隶大长秋属官中宫署令,员一人,以宦者任之,秩三百石,主中宫阁道。
官名,汉置,属大长秋,宦者,俸三百石,掌中阁道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四·大长秋》:“中宫署令一人,六百石……女骑六人,丞、复道丞各一人。本注曰:宦者。复道丞主中阁道。”
官名。东汉置,隶大长秋属官中宫署令,员一人,以宦者任之,秩三百石,主中宫阁道。
官名,汉置,属大长秋,宦者,俸三百石,掌中阁道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四·大长秋》:“中宫署令一人,六百石……女骑六人,丞、复道丞各一人。本注曰:宦者。复道丞主中阁道。”
官名。见“史馆修撰”。
即“南北选”。
清代文选清吏司的内部机构。掌每月截缺后,以本月所开各缺,按数截出到班者若干人、经司议、堂议后,至选日掣签以定。设经承以办理事务。
见“宝章阁”。官名,宋理宗宝庆二年(公元1226年)置,掌佐学士保存好阁藏宁宗御制。见《宋史·职官二》。
官署名。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北洋政府改经理司设置,属交通部。其职掌与原经理司略同。参见“经理司”。
官名。明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于詹事府左春坊置。一人,从八品。与左、右司直郎及右清纪郎掌太子东宫弹劾、纠举之事。不常设。
官署名。即户部仓部司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,咸亨元年 (670) 复名仓部。
官署名。清朝内务府所属机构之一。雍正元年(1723)设。掌镶黄、正黄、正白三旗庄地钱粮草束之征收。后改称“三旗庄头处”。
即“中散大夫”,隋朝讳忠字,故时人修墓志时改中散大夫为此。
官名。西晋置。为雍州地区的统兵武官,地位较一般牙门将略高。《三国志·邓艾传》裴松之注引《世语》:“(晋武帝) 咸宁 (275—280) 中,积射将军樊震为西戎牙门,得见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