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国相

国相

①春秋战国辅政大臣之称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困兽犹斗,况国相乎? ”②汉、晋以降诸王、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国行政长官。参见“”。③西夏官名,位居中书令之上,总揽国家军政大计,多由外戚把持。④女真官名,为管理行政事务的要职。金朝建国后省。⑤太平天国东王以下各王男系后辈的称谓,对外也称国宗。督军或出任地方官者,加提督军务衔。


官名,东周时就有此官,掌辅佐国君处理政务。后代称宰相、丞相等。皇帝的佐官有国相,诸侯国的佐官也设国相,汉代诸侯王的封国也设国相。后来,佐汉天子的称国相,佐诸侯王的只称相,掌辅佐督察,王若犯法,相受牵连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:“过郑,郑文公弗礼。郑叔瞻谏其君曰:晋公子贤,而其从者皆国相。”《后汉书·光武十王列传》:“错为太子时,爱康鼓吹妓女宋闰,使医张尊招之不得,错怒,自以剑刺杀尊,国相举奏,有诏勿案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郡总制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的行政区划,分省、郡、县三级。郡由清代的府改称,设总制一人,官等为十等,管辖各县监军、乡官。

  • 检详官

    官名。北宋神宗熙宁四年(1071),枢密院置,相当于中书检正官,掌监察枢密院事务。元丰(1078-1085)改制废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复置。又王安石主持变法期间,制置三司条例司与编修条例司亦

  • 王国博士

    汉初王国置博士,掌通古令。景帝中五年省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官名。西汉置,由王国自行辟除。《汉书·景十三王传》记“河间献王德,以孝景前二年(公元前155年)立,修学好古,实事求

  • 梳篦衙

   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,主制造梳篦。

  • 左选

    宋朝吏部尚书左选、侍郎左选通称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置,分掌文臣选调之事。

  • 制造科

    官署名。清末海军部军政司所属三科之一。原属筹办海军事务处。宣统二年(1910),随司改属海军部。掌承办核计各类舰船的制造、修理、验收,以及海军制造人员之补官、任职、迁调、黜陟等事宜。置科长、科员、录事

  • 庙祀丞

    官名。西汉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更名祠祀丞置,属太常,为庙祀令副贰。东汉复名太祝丞。官名,即太祝丞。西汉置,属太常,为庙祀令之佐,掌祝小神。参看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奉常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太常》

  • 小乐部上士

    官名。北周武帝保定四年(564),改小司乐上士置,仍属春官府,为乐部中大夫属官。佐乐部中大夫、小乐部下大夫掌本司事务,其下设小乐部中士。武帝建德二年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以下大夫为长官,遂成为

  • 风雅古调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儒学类科目。天宝六年(公元747年)诏举,薜据及第。

  • 神乐署署正

    官名。清朝乐部神乐署之主官。掌署事。乾隆十九年(1754)改神乐所提点设,一人,汉员,正六品。宣统三年(1911)改隶典礼院。官名,清置,为神乐署长官。参看“神乐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