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右丞

右丞

官名。① 即“尚书右丞”。②即“中书右丞”。③金、元行台尚书省、行中书省、行尚书省之职官。参见各条。④清末新设各部之职官。外务部承政厅及民政部、巡警部、度支部、学部、陆军部、法部、农工商部、邮传部等皆设一员,位列各部侍郎(副大臣)下,掌机密文移,综领众务。位次左丞。


官名。东汉尚书每曹都设左右丞各一人,四百石。左丞掌吏民章报等,总典署中纲纪;右丞代掌本署印绶和纸笔墨诸财用库藏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三·尚书》。唐代尚书省也置左右丞。右丞正四品下,总兵部、刑部、工部(左丞总吏、户、礼三部),与左丞共掌辨六官之仪,纠正省内,劾御史举不当者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尚书省》。宋代尚书右丞,为执政官之一,权势更重。《宋史·职官一·左丞、右丞》、“左丞、右丞,掌参议大政,通治省事。”元代尚书省时独立,时并入中书省,中书省左右丞均正二品,《元史·百官—·中书令》:“右丞一员,正二品,左丞一员,正二品。副宰相,裁成庶务,号左右辖。”清朝末年内阁各部中的民政部、度支部、学都等设左右丞,位在大臣,副大臣之下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六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关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边境关卡检查。《周礼·地官》:“司关,上士二人,中士四人,府二人,史四人,胥八人,徒八十人,每关下士二人,府一人,史二人,徒四人”,“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,司货贿

  • 上林令丞

    官名。据《汉书·张释之传》记载,文帝时上林苑的主官为上林令,其佐官有八丞、十二尉、十池监。武帝时设立水衡都尉,主管上林苑及农田、水利、造船、铸钱等事,上林遂转属水衡都尉,主官设令及丞,而十池监仍由少府

  • 运署谒者

    官名。南朝梁、陈置,流外三品蕴位。

  • 市佐理员

    北洋政府市自治制中特别市市长的佐助人员。参见“市自治制”。

  • 行台省尚书右丞

    官名。北魏始置,东魏、西魏、北齐沿置。隋、唐行台尚书省置,皆一员,隋朝为视从四品; 唐初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为正四品下,诸道行台尚书省为从四品下。与左丞掌分司纠正省内。高祖武德五年至九年 (622—62

  • 司蕃

    官名。即礼部主客司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主客。

  • 县尹

    官名。①一县之长。春秋时楚国置,省称“尹”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 “此子为穿封戌,方城外之县尹也。”又,《哀公十七年》: “王卜之,武城尹吉,使帅师取陈麦。”《宋朝会要》: “周衰,六国置县邑;

  • 州骑曹掾史

    州分职吏名。北齐置,见“骑曹从事”。

  • 民政部参议

    官名。清末民政部之职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 改巡警部参议设。正四品,左、右各一人。掌参议厅,任一部谋议之事。

  • 南京刑科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南京六科之一。永乐十八年(1420)迁都北京后始置。洪熙元年(1425)复以南京为京师,去“南京”二字,正统六年(1441)再定以北京为京师,仍加“南京”二字,遂成定制。设官给事中一人,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