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十二州

十二州

三国魏行政区划。曹丕代汉以后,就其实际统治区域置为十二州,其名称为:司隶(治所在河南,今河南省洛阳市),豫(治所在谯,今安徽省亳县),冀(治所在邺,今河北省临漳县),兖(治所在鄄,今山东省鄄城北旧城),徐(治所在彭城,今江苏省徐州市),青(治所在临淄,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),荆(治所在襄阳,今湖北省襄樊市),扬(治所在合肥,今安徽省合肥市),雍(治所在长安,今陕西省西安市),凉(治所在武威,今甘肃省武威县),并(治所在晋阳,今山西省太原市),幽(治所在蓟,今河北省蓟县)。其中荆、扬二州,魏仅有其北边一部,南部始终为吴所有。段长基《历代疆域表》谓魏除上述十二州外尚有秦州,共为十三州。其实秦州于晋泰始五年(公元269年)始分雍、凉、梁三州置,魏时并未设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染署丞

    官名。南朝梁、陈置。参见“染署令”。

  • 捐纳

    封建政府准予士民捐资纳粟以得官之法。秦始皇四年(前243)因灾荒大疫,准百姓纳粟千石,拜爵一级,始行捐纳之例。嗣后历代相沿,或因赈灾,需饷,因边储,兴工,遇有度支不济,即准士民捐银,授予官职。至清朝,

  • 小司空上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次官,员二人,多省称为小司空或少司空,佐大司空卿掌国家各种工匠,负责建筑兴造事务。正六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官名。北周置,为大司空的副职。员额

  • 司务所

    官署名。民国初年政事堂置司务所,掌理庶务。

  • 尚书右仆射

    参见“尚书仆射”。官名,三国魏置,为尚书令之副。令掌选署及奏下尚书曹文书众事。仆射署尚书事,令不在则奏下众事。三国魏分尚书仆射为左右,分掌尚书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三少帝纪》:“(景元元年)以尚书右仆射

  • 都水司

    官署名。即“都水清吏司”。

  • 下署

    官署等级。隋朝、唐朝寺、监所统辖官署分三级,最低一级署通称下署。隋朝有诸陵、崇玄、太卜、车府、清商、司仪、肴藏、良酝、掌醢、甄官、廪牺等署,长官令从八品,炀帝大业三年(607)增为正七品。唐朝为太卜、

  • 转运司兼都大制置塘泺

    官名。宋置,《宋史·河渠志五》载:“塘泺,缘边诸水所聚,因以限辽。河北屯田司、缘边安抚司皆掌之,而以河北转运同兼都大制置”。《历代职官表》按:“河北转运使制置塘泺,若今(清代)直隶总督兼总河之职;而缘

  • 中准使

    官名,东汉灵帝改平准为中准,以宦官任中准使,掌平物价,贱时买进,贵时卖出。见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·平准署》。

  • ①古代国君传达命令和征调兵将的凭证,用金、玉、铜、竹、木制成。上刻文字,分左右两半,右半在朝廷,左半在外官或兵将之手。国君有事,使节持半符至,外官或兵将合符以验真假。如兵符、虎符等。战国时两国关系的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