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刀笔吏

刀笔吏

泛称主办文案的官吏。刀、笔为古代书写工具,故称。《战国策·秦五》:“臣少为秦刀笔,以官长而守小官。”职权较小,故又称刀笔吏。《史记·汲黯传》:“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。”后代称讼师为刀笔,是指其笔利如刀,亦能杀人。


掌文书案卷的官吏,后代称讼师或师爷。《汉书·萧何曹参传·赞》:“萧何、曹参皆起秦刀笔吏,当时録録未有奇节。”注:“师古曰:刀所以削书也,古者用简牒,故吏皆以刀笔自随也。録録,犹鹿鹿,言在凡庶之中也。”《史记·汲黯传》:“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。”“不可以为公卿”是指其笔利如刀,也能杀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海军提督衙门

    官署名。清光绪十四年(公元1888年)北洋海军建成,遂于威海卫设立海军提督衙门,设提督一人为长官,总领北洋海军舰队。舰队编为左、右翼、中翼、后翼四队。以总兵二人分任左、右翼长,兼管中军,并各分管一铁甲

  • 田正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田正司长官,掌田猎方面的事务,下设小田正上士以佐其职,领掌犬中士、司迹中士、弋禽中士、捕兽中士、掌皮中士、弭妖中士、剪蠹中士、庶蠹中士等官属。正四命。隋

  • 宫臣

    东宫官员泛称。《旧唐书·李纲传》:“皇太子勇尝以岁首宴宫臣”。

  • 郡公

    爵名。魏晋始置,初定为“公”的一个等级,高于县公。其后各朝多置。晋武帝咸宁三年(277)定大、次、小王国制,规定郡公制如小国王。北魏道武帝天赐元年(404)赐郡公国臣吏,自五十人至百人不等,北周时定食

  • 县法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县法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
  • 南京协同守备

    官名。明朝掌管南京留守防护之事的官员。景泰三年(1452)始置,一人,以侯、伯、都督充任,领南京五军都督府之事,其治所设于中军都督府。

  • 县库房

    清代县衙内部分房之一,设经承以管理之。仅在大兴、宛平二县设置。

  • 中书门下平章事

    官名。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前置,为宰相。参见“宰相”。

  • 閤门通事舍人

    官名。宋朝閤门司置,初选通识文字、善于宣赞、熟于祗应者任职,后用为横班阶官以加赐武臣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复为职事官,从七品。徽宗政和六年 (1116) 改宣赞舍人,掌传宣赞谒之事

  • 虎威都尉

    官名。金代设此军官,从三品。原名总领,后改名为都尉。《金史·百官一》:“正大二年,更总领名都尉,升秩为四品。四年,又升为从三品。”见《金史·兵志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