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兵部郎中

兵部郎中

官名。①西魏尚书省兵部曹官员,掌军务 。②兵部头司兵部司长官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改兵曹郎置,员二人。一掌武官阶品、卫府名数、校考、给告身之事,一掌军籍、军队调遣名数、朝集、禄赐、假告等事。高宗、武则天、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戎大夫、夏官郎中、武部郎中,寻各复旧。从五品上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前期为五品寄禄官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后,成为职事官,置一员,从六品,与员外郎协助尚书、侍郎参掌本部事务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(1129),兼领职方司,其后或又兼领驾部、库部司。若从军或将命于外,则假以为宠。③兵部佐贰官。辽为南面朝官,金、元为兵部尚书佐贰官,分掌部务,从五品。明初沿置,正五品,旋罢。清初亦置,后罢。④兵部诸司郎中统称。如隋、唐、五代、两宋之兵部、职方、驾部、库部郎中,明、清之武选 (总部、司马部) 、职方、车驾、武库郎中,清初之督捕郎中等。


官名。为兵部官员。唐宋制度,设郎中二人,掌管武官的阶品和差遣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兵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廷掾

    官名。汉朝县府掾属。或称五官掾,地位较高,祭祀时可排在功曹之前,兼有督邮之职,经常巡行乡下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诸曹略如郡员,五官为廷掾,监乡五部,春夏为劝农掾,秋冬为制度掾。”两晋、南朝宋沿置,地

  • 左师公

    战国赵左师尊称,见《史记·赵世家》 参见“左师”。官名,即左师,“公”是对其尊称。战国时赵国有左师触龙(有的本作触詟),为执政大臣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,太后盛气而胥之……左师公曰:

  • 老秀才

    官名。明洪武十四年 (1381),置。选国子监监生中才学优等聪明俊伟之士,命之博极群书讲明道德经济之学,以期大用。

  • 掌阙案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神宗元丰(1078-一1085)改制后,吏部置,掌官阙。

  • 王府参领

    官名。清置,五旗参领每旗五人,秩从三品,掌王府所属旗籍的政令。凡田赋、户口、出纳盈缩之数,综其实而稽之。其下设佐领,每旗各七人,秩从四品;骁骑校,每佐领下一人,秩从六品。

  • 提学

    官名。① 宋朝以后管理府、州、县等地方学校及教育行政之官员。宋于各路设提举学事司,简称提学。金设提举学校官。元设学提举司。明正统元年(1436)设提督学校官。两京以御史,十三布政司以按察司佥事充任,称

  • 水曹

    官署名。汉朝为郡国主管水利的机构,以掾领之。三国时魏或于大将军、相国等府置之,为诸曹之一,以掾、属领之。晋初不置,后或置或罢,改以参军主之。晋御史台十三曹有水曹,以侍御史主之。南朝宋、梁、北魏、北齐诸

  • 行太常

    代行太常之职。太常,掌宗庙礼仪。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建初七年,车驾西巡狩,以彪行太常从。”参看“太常”条。

  • 司天台教授

    伎术官名。金置,属司天台。掌天文观察,并以其术传授天文生。

  • 庶正

    周朝官府正长统称。《诗经·大雅·云汉》:“鞫哉庶正,疚战冢宰,趣马师氏,膳夫左右。”官名,犹庶尹,众官之长。《诗经·大雅·云汉》:“鞫哉庶正,疚哉冢宰……以戾庶正,瞻印昊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