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六卿

六卿

① 殷周统军执政大臣合称。《尚书·甘誓》:“大战于甘,乃召六卿。”孔安国传:“天子六军,其将皆命卿也。”春秋诸国亦或置六卿统率六军。② 《周礼》六官之长冢宰、司徒、宗伯、司马、司寇、司空合称。《尚书·周官》:“冢宰、司徒、宗伯、司马、司寇、司空,六卿分职,各率其属,以倡九牧。”西魏、北周亦置,为六官府长官合称。③ 春秋宋国执政长官右师、大司马、司徒、左师、司城、大司寇合称。④ 东汉末曹魏所置郎中令、太仆、大理、大农、少府、中尉六官合称。⑤北魏分九卿为二,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(太府)称六卿,位稍次于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三卿。⑥ 六部尚书合称。


1、夏朝指六军之将。《尚书·甘誓》:“大战于甘,乃召六卿。”传:天子六军,其将皆命卿。”

2、周指掌军政大权的六位高级官员。《尚书·周官》:“冢宰掌邦治,统百官,均四海;司徒掌邦教,敷五典,扰兆民;宗伯掌邦礼,治神人,和上下;司马掌邦政,统六师,平邦国;司寇掌邦禁,诘奸慝,刑暴乱;司空掌邦土,居四民,时地利。六卿分职,各率其属,以倡九牧,阜成兆民。”

3、春秋时宋国指执政官右师、大司马、司徒、左师、司城、大司寇。

4、西汉末年王莽以羲和(纳言、大司农)、作士(大理)、秩宗(太常)、典乐(大鸿胪)、共工(少府)、予虞(水衡都尉)为六卿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

5、汉末曹魏指郎中令、太仆、大理、大农、少府、中尉为六卿。

6、北魏以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为六卿。

7、唐以六部尚书为六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律例馆翻译

    官名。清朝刑部所属律例馆之属官。乾隆七年(1742)设。四人,以刑部笔帖式充任。掌满、汉文翻译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裁。

  • 籍工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卉中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籍工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司固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仿《周礼》掌固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兵部中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下统司固中士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81) 罢。参见“掌固”。、中士 官名。《周礼》夏官之属有掌固上士二人,下士

  • 待命

    北洋政府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。凡派驻国外的外交官、领事官,任满或因其他原因召回时,对其职务尚未作出具体安排之前,称为“待命”。依照民国十五年(公元1926年)七月十六日公布的《外交官领事官待命章程》规

  • 定陇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班,拟折冲将军等号,大通三年(529)罢。

  • 司至

    官名,即伯赵氏,少昊置,为历正属官,掌夏至冬至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“伯赵氏,司至者也。”伯赵,即伯劳鸟,夏至鸣,冬至止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少昊鸟师鸟名。”注:“张晏曰少昊之立,凤鸟适至,因

  • 典服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为春官府典命下大夫属官。北周沿置,后改典命为大司礼,遂隶大司礼,武帝保定四年 (564),改大司礼为礼部,又为礼部下大夫属官。正一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军机大臣上行走

    清朝军机大臣的正式名称之一。见“军机大臣”。

  • 内书侍郎

    参见“内史侍郎”。

  • 大行卒史

    官名,西汉置,属大行令,位在各曹掾史下。《汉书·儒林传》:“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百石通一艺以上補左、右内史、大行卒史。”参看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·典客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大鸿胪》。吏员名。西汉大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