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八行取士

八行取士

宋代太学招补新生的方式之一。八行即八种品行。《宋史·选举志三》说:“崇宁五年(公元1116年)初立八行科。所谓八行者,即孝、悌、睦、婣、任、恤、忠、和”。八行又分为三等,孝、悌、忠、和为上等,睦、婣为中等,任、恤为下等。具有上述八种品行的人,可以免试升入太学。八种品行全备者,可以随时入奏,贡入太学,免试为上舍生。未能全备者,按其“”多寡,选为州学三舍生。这种免试入学的制度,自有其弊端,故《宋史·选举志三》又说:“自八行法实行以后,三舍皆不试而补,往往为形迹,求与名格相应”。后因吴执中之请,加强复试制度。至八行法实行之第十一年,八行仅为升太学资格之一而已,并无特殊优先,而要与州学升贡学生同等参加太学入学考试。政和六年(公元117年)十二月诏此八行选贡者,得与诸州贡士一起参加“混补”考试,才能进入太学,八行取士之制实际上至此已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特别部员

    官类名。辛亥革命后中央各部中除普通部员与技术部员外,复因工作上的特殊需要,设有各种特别部员。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设置情况不详,北洋政府成立后,定编纂、视察、视学为特别部员,设置与否及员额多寡,视各部情形而

  • 金吾营

    辽军名。南面,驻守辽阳路。

  • 戈什

    见“戈什哈”。戈什是“戈什哈”的简称,见“戈什哈”条。

  • 西上閤门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南面官,掌朝会慰礼进名、导引群臣及外国使节等事。置閤门使、副使等职。金亦于閤门司设西上閤门使,掌赞导殿廷礼仪。初设二员,秩正五品。明昌六年 (1191) 减一员,降从五品。

  • 岭南广西道提刑按察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。设于世祖至元十五年(1278),置司静江路(今广西桂林),监治静江、南宁、梧州、浔州、柳州等路,简称广西按察司。设使、副使等,隶江南行台。二十年,改为广西海北道提刑按察司。参

  • 并省录尚书事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总管设在晋阳的并州尚书省事务。《北齐书·高祖十一王传》: “自孝昭、武成时,车驾还邺,常令(高)湝镇晋阳,总并省事,历司徒、太尉、并省录尚书事。”其职掌与“录尚书事”略同。

  • 河西行御史台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。世祖至元十九年(1282)由畏兀儿提刑按察司升立,设官、职掌与御史台略同。置台永昌路(今甘肃永昌),监治河西地区和畏兀儿地区。二十年,省罢。

  • 起部郎

    官名。西晋南北朝尚书起部曹长官通称。亦称起部郎中,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。晋、宋六品,梁五班,陈四品、六百石,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五品上,二十三年改六品,北齐六品上。隋初改名工部侍郎,炀帝大

  • 渡辽将军

    官名。亦作度辽将军,三国魏置。十六国时后赵为伐辽西鲜卑段辽,置此职,以王华为之。参见“度辽将军”。杂号将军名,也写作度辽将军,汉置,掌护南单于。详“度辽将军”条。

  • 外匠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匠师中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下设外匠中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