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臣封号。明朝置。武臣因功封公、侯、伯爵者,如特奉圣旨,可得封。
见“教坊司”。
官名。明清兵科之副长官。佐都给事中掌科事。明洪武二十四年 (1391) 设左、右各一人,秩从八品。永乐中 (1403—1424) 改为从七品。清顺治十八年 (1661) 设左、右满、汉各一人。康熙四年
官名,东汉置,为右都候之副,掌佐右都候行施职事。详“右都候”条。
官署名。 北齐置, 设都尉。 管理母牛之牧养。隶太仆寺驼牛署。
使职名。唐肃宗至德、乾元(756—760)防御使为团练守捉使后置,一人。
官名。唐高宗时因避讳改治礼郎置,员四人,从九品上,掌朝会、祭祀时君臣版位之次及赞导跪拜之仪,隶太常寺。宋初为寄禄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 改制,复为太常寺从八品职事官。掌奉币帛授祭祀初献官,
参见“监督”。
内命妇名。唐置,为太子妾。员额六人,秩正五品,在良娣下承徽上。
明朝永乐时,南京官署均移迁北京,仅留礼、刑、工三部各一侍郎。仁宗以后,又补设各官,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各置尚书一人、右侍郎一人;都察院,设右都御史、右副都御史等官;通政司,设通政使、右通政等;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