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使臣

使臣

①奉命出使的官员。②宋朝对部分低级武阶官的称谓。北宋前期,皇城使至殿侍为使臣,供备库副使以上为大使臣,内殿承制以下为小使臣。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改武臣官名后,武功大夫至修武郎为大使臣,从义郎至承信郎为小使臣。


宋朝称某些低级官员为使臣。如神宗熙宁有巡教使臣;州府捕盗官称缉捕使臣。随军各色人员称使臣或效用使臣。还有大使臣、小使臣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奋武佐校尉

    散阶称号。清朝武职从八品之封赠。初,武职中属绿营者从八品无封赠,属八旗者从八品从文职封修职郎。乾隆三十二年(1767),统一为修武佐郎。五十一年,改此称,遂为定制。武散官名。清置,秩从八品。

  • 剧曹令史

    官名,汉置,俸二百石,共三人,主书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·尚书》。

  • 左街功德使

    官名。即“左街大功德使”。

  • 次县

    县的等级之一。东汉时分县的等级为大、次、小三等;东晋时间亦采用此制。参见“大县”。

  • 太学博士

    学官名。汉、魏置五经博士,分经教授弟子员。东晋不复分经,统称太学博士,置十六员,六品,掌教授太学生,亦备咨询,参议礼仪,隶太常。又别置国子博士教授国子生。南朝宋、齐或置或省,六品。梁置八员,二班,又有

  • 内朝官

    内朝官,又叫“中朝官”。指在宫内接近君主的各官,与“外朝官”相对而言。自汉武帝以后,朝官分为内朝(中朝)官、外朝官两部分,内朝官如侍中、常侍、给事中等,外朝官包括自丞相以下的正规官员。参看“中朝官”、

  • 律例馆翻译

    官名。清朝刑部所属律例馆之属官。乾隆七年(1742)设。四人,以刑部笔帖式充任。掌满、汉文翻译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裁。

  • 节度大使

    官名。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(727) 始以亲王遥领节度使,其留京师者则称大使,以副大使知节度事。

  • 社稷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元大德元年(公元1297年)始置,秩从六品。掌祭祀社稷之事。设令二人,从六品;丞一人,从七品。

  • 抵当所

    即“抵当免行所”。官署名。宋置,为抵当免行所的简称,属太府寺。以官钱为本,允许人以物品抵当借用,从中收取利息。踰期不赎,则典当物没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