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郎

中郎

官名。①秦、西汉高级郎官之一,秩比六百石,位高于侍郎、郎中。给事禁中,宿卫宫禁,出充车骑,常侍皇帝左右,拾遗补缺,参议政事,在郎官中与皇帝最亲近。武帝以后由议郎专职议论,拾遗补缺,中郎仍职宿卫近侍,亦常给事于中朝、外朝各种机构。隶郎中令 (光禄勋),由五官、左、右中郎将分别统率 (一说专属五官中郎将)。无员额,多至千人。东汉分属五官、左、右中郎将三署,名义上仍职宿卫,实际上成为后备官员,无固定职掌,或给事于诸中央机构。又置虎贲中郎,宿卫宫殿,侍从左右,属虎贲中郎将。三国两晋或罢三署,仍置中郎作为储备人材的一种途径。魏、晋八品。参见“郎官”。② 中郎将”的简称。③“从事中郎”的简称。④宋朝三卫府及其所属之亲卫、勋卫、翊卫府置,位次郎,为武职侍从官。详见各条。


官名,秦汉皆置,属郎中令(光禄勋),掌守卫宫殿门户,出充车骑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郎中令》:“郎掌守门户,出充车骑,有议郎、中郎、侍郎、郎中,皆无员,多至千人。议郎、中郎秩比六百石……中郎有五官、左、右三将,秩皆比二千石。”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光禄勋》:“五官中郎将一人,比二千石,本注曰:主五官郎。五官中郎,比六百石……凡郎官皆主更直(值)执戟,宿卫诸殿门,出充车骑……左中郎将,比二千石。本注曰:主左署郎。中郎比六百石……右中郎将,比二千石。本注曰:主右署郎。中郎比六百石……虎贲中郎将,比二千石。本注曰:主虎贲宿卫……掌宿卫侍从。自节从虎贲久者转迁,才能差高至中郎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邦君

    周朝称诸侯国君。《梁其钟铭》:“梁其身邦君大正,用天子宠。”《尚书·周书·酒诰》:“我西土棐徂邦君、御事、小子,尚克用文王教,不腆于酒。”《诗经·小雅·雨无正》:“邦君诸侯,莫敢朝夕。”指太守、刺史等

  • 寨都监

    官名。北宋哲宗绍圣四年(1097)置,以使臣充任。参见“都监”。

  • 秘书著作佐郎

    即“著作佐郎”。

  • 北护卫太保

    官名。辽置,见“北护卫府”。

  • 大将军府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军官,各统所治军之政令,设大将军、上将军、将军、小将军等职。

  • 中州断事官

    官名。元太宗六年 (1234) 始设,为燕京行尚书省长官,掌管中原政刑财赋,又称行天下诸路也可札鲁忽赤、燕京等处行尚书省事等。中统元年 (1260) 罢。

  • 监铸钱掾

    郡分职吏名。汉置,见“市掾”。

  • 贵人

    ①公卿大夫、达官显贵泛称。《吕氏春秋·重已》:“世之人主贵人。”高诱注:“贵人,谓公卿大夫也。”②后宫名号。始于东汉,位仅次皇后,金印紫绶,奉粟数十斛。晋武帝时为三夫人之一,低于夫人,位视三公。十六国

  • 大通关提举司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工部屯田司所属机构。永乐十八年(1420)迁都北京后,始置于北京大通关(今北京通县境内)。设提举一人,正八品,副提举二人,正九品,典史一人,未入流,后俱革。掌大通关税课之事。官署名。明置,

  • 散县公

    爵位名。北齐置,与开国县侯同为从二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