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军司
即“中军师”。晋朝人修史时避讳改。
即“中军师”。晋朝人修史时避讳改。
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掌敦睦宫契丹军民之政。置都部署、副部署、判官等职。
官名。北齐置。从九品上。参见“特羊局”。
官名。太平天国后期设置,统军诸王及天将、朝将的属下均有左右承委。太平天国文书《去文底簿》记有“禀项天豫任三百九十天将右二承委傅盟兄为贺中秋节事”;《太平天国伪官执照及伪印清册》记有“永忠天将右四承委、
官名。即“典属清吏司郎中”。
官署名。元朝顺帝至元六年(1340)置。掌完者忽都皇后财赋等事,正二品。设院使六员,同知、佥院、同佥、院判各二员。将昭功万户府司属,集庆路钱粮并入,有司每年验数拨付资正院。正宫皇后死后,册立完者忽都为
吏名。辽朝北枢密院佐吏,在掌北院头子事下。
官署名。见“典设局”。
官名。见“牧厂统辖总管”。
亦作“五百”。汉朝官署侍从小吏,职在导引,问事。《后汉书·宦官传·曹节传》李贤注引韦昭《辨释名》曰: “五百字本为‘伍’。伍,当也; 伯,道也。使之导引当道陌中以驱除也。”
官名。唐朝后期河东诸镇置于马步司,以牙校充任,掌鞠讼刑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