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登山
①在今四川江津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江津县:龙登山在“县东百里。上有虎跳岭,双峰并峙,顶有井泉,四围石壁崭岩,有二路可通。正德八年盗起,义兵屯此,为一方保障”。
②在今四川綦江县西,接江津市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龙磴山“在军西北一百五十里。上有禅居寺,在唐为灵岩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綦江县:龙登山“在县西七十里。山势如龙,一名石磴山”。
①在今四川江津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江津县:龙登山在“县东百里。上有虎跳岭,双峰并峙,顶有井泉,四围石壁崭岩,有二路可通。正德八年盗起,义兵屯此,为一方保障”。
②在今四川綦江县西,接江津市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龙磴山“在军西北一百五十里。上有禅居寺,在唐为灵岩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綦江县:龙登山“在县西七十里。山势如龙,一名石磴山”。
即戛洒。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。清咸丰九年 (1859) 李文学领导彝族起义,曾攻占此地。在今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。清咸丰九年(1859年),李文学领导的彝族人民起义曾进据此地。
①古尧都。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。春秋时为晋大夫羊舌氏邑。晋顷公十二年(前514)置平阳县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 正义引《帝王世纪》云:“尧都平阳,于《诗》为唐国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河东郡平阳县
唐置羁縻州,属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境大凉山地区。后废。
即今广西容县东南二十里石寨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容县图:东南有石寨墟。
南朝陈置,属晋州。治所在新冶县(即今安徽望江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
①春秋晋邑,后属赵。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。《左传·昭公二年》:齐陈无宇送女致少姜,晋平公“执诸中都”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秦惠文王更元九年(前316),“伐取赵中都、西阳”。均此。秦置中都县。②春秋鲁邑。
即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故江陵县城)西南十四里李埠镇。清设外委驻防。集镇名。在山东省昌邑市中部。属聚奎街道办事处。人口 1520。为原李家埠镇人民政府驻地。明末,李、杨等姓由直隶(今河北)枣强县迁此立村
①又名纳江、纳溪水、清水河、定水、水东河、界首河。即今四川叙永、纳溪二县境之永宁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永宁宣抚司:永宁河“在司城西南,亦曰水东河、亦曰界首河。源出落郎连山涧中,盖司东南蛮境也。有三源北
在今上海市奉贤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胡家港堡 “明初置,有兵戍守,属金山卫”。洪武初,设金山巡司于张堰镇,十九年(1368) 徙此。
在今台湾省高雄市高雄港外侧旗津区,与鼓山相对。以旗后山而得名。清咸丰十年(1860) 开放为通商口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