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泉隘
在今四川资中县东南四十里银山镇北。《明史·朱燮元传》:万历中,奢崇明作乱,“陷新都、内江,尽据木椑、龙泉诸隘口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资县:龙泉隘“在银山镇。镇北为杜家沟,有龙泉洞。万历中, 奢崇明作乱,据重庆,西犯成都,泸、叙诸郡邑望风瓦解, 内江之椑木镇,资县之龙泉诸隘口俱失,贼遂向成都,败官军于资阳之九泉山”。
在今四川省资中县东南银山镇。明万历中,永宁土官奢崇明据重庆,西犯成都,取资县之龙泉诸隘,即此。
在今四川资中县东南四十里银山镇北。《明史·朱燮元传》:万历中,奢崇明作乱,“陷新都、内江,尽据木椑、龙泉诸隘口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资县:龙泉隘“在银山镇。镇北为杜家沟,有龙泉洞。万历中, 奢崇明作乱,据重庆,西犯成都,泸、叙诸郡邑望风瓦解, 内江之椑木镇,资县之龙泉诸隘口俱失,贼遂向成都,败官军于资阳之九泉山”。
在今四川省资中县东南银山镇。明万历中,永宁土官奢崇明据重庆,西犯成都,取资县之龙泉诸隘,即此。
北宋置,属立山县。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南五十里平坦村。明置平坦堡。古镇名。北宋属立山县,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东平坦。
即今山东五莲县西北四十里管仲镇。旧属莒州。清嘉庆 《莒州志》 卷3有管帅集。
唐贞观二十三年 (649) 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庭州莫贺城 (今新疆阜康市东)。永徽二年 (651) 徙治千泉 (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吉尔吉斯山脉北麓库腊加特河上游一带)。辖境相当今新疆沙湾县以西、
即今湖北兴山、秭归县境之香溪河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夔城“西北皆枕深谷,东带乡溪,南侧大江”。
从今黑龙江林口向东经虎林至虎头。全长335.7公里。日伪于1934—1935年修筑。
元置,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周田镇西南平圃村。
即越王台。故址在今广东广州市越秀山上。唐宋之问有 《登粤王台》 诗。
明洪武中改兴州置,属北平行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承德市西南滦河镇西南。永乐元年(1403)移治丰润县(今河北丰润县)。后废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置,治今河北省承德市西滦河镇西南喀喇河屯。属北平行都司。
①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为贞观十道、开元十五道之一。因在黄河以北,故名。开元后治所在魏州 (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)。辖境相当今北京、天津二市及河北、辽宁大部,河南、山东古黄河以北地区。②191
①即玄武山。在今四川中江县东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五城县“玄武山一名三隅山。山出龙骨。传云龙升其山,值天闭,不达,堕死于此,后没地中,故掘取得龙骨”。《寰宇记》卷82玄武县:“废五城县在县东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