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鼎州

鼎州

①唐武德元年 (618) 改凤林郡置,治所在弘农县 (即今河南灵宝市)。《寰宇记》 卷6: “因鼎湖以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河南西部灵宝,栾川以西,伏牛山以北地。贞观八年 (634) 废。

②唐天授二年 (691) 置。治所在永安县 (今陕西泾阳县北云阳镇)。久视元年 (700) 废。天祐三年(906) 李茂贞以美原县复置,治所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北美原镇。五代梁改名裕州。

③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(1012) 改朗州置,治所在武陵县 (今湖南常德市)。以神鼎出于其地而得名。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德、汉寿、沅江、桃源等县市地。南宋乾道元年 (1165) 升为常德府。


(1)唐武德元年(618年)改凤林郡置,“因鼎湖以为名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治弘农县(今河南灵宝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灵宝市一带。贞观八年(634年)废。(2)武周天授二年(691年)置,治云阳(今陕西泾阳县北云阳镇),辖境相当今陕西三原、泾阳、礼泉县。久视元年(700年)废。唐天祐三年(906年)复置,治美原(今陕西富平县东北美原镇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富平县一带。五代梁改名裕州。(3)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年)改朗州置,治武陵县(今湖南常德市),属荆湖北路。以神鼎出于其地得名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德、汉寿、沅江、桃源等市县地。南宋乾道元年(1165年)升为常德府。建炎四年(1130年),武陵县人钟相在县境唐封乡起义,称楚王,年号天载,鼎、澧、潭、岳、辰等州凡19县均响应,声势浩大,震撼宋廷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鸡陵关

    在今越南谅山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安南谅山府“隘留关”条:“又南为鸡陵关。”《明史·张辅传》:永乐四年(1406),张辅伐安南季犛,自凭祥进军,“破隘留、鸡陵二关”。“友谊关”的古称。

  • 洋林寨

    在今福建诏安县东南洋林。清有把总驻此。

  • 古陵坡

    在今福建安溪县东。《明通鉴》:正统十三年(1448)十二月,邓茂七攻泉州,知府熊尚初“提民兵数百,与晋江主簿史孟常、阴阳术杨仕弘分统之,拒于古陵坡,兵败,三人皆败死”。即此。在福建省安溪县东。《明通鉴

  • 宋都思

    元代西藏地名。在今西藏日喀则市境。《汉藏史集》(藏文版)载:元朝设宣政院,在藏(即后藏)置驿站四个,宋都思为藏四大驿站之一。

  • 胜归山

    在今浙江余姚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余姚县: 胜归山 “在县北三里。相传晋刘牢之败孙恩,还屯于此”。

  • 贡川市

    即今福建永安市东北贡川镇。《清一统志·延平府》:贡川堡“在永安县东北四十里。旧名固发口市,明嘉靖三十六年,广贼犯境,居民筑以备御, 广六百三十二丈, 高二丈四尺。今有贡川市”。

  • 肥乡县

    ①三国魏黄初二年 (221) 置,属广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肥乡县西二十二里。东魏天平初废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复置,属磁州,移治今肥乡县。大业初属武安郡。唐属洺州。元属广平路。明属广平府。民国初属直

  • 七布寨

    在今四川红原县东南。清置七布寨土百户。

  • 宁海县

    ①东晋永和三年(347)分鄞县、章安置,属临海郡。治所在今浙江宁海县东十里白峤村。南朝梁属赤城郡,陈属章安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属台州,徙治今浙江三门县城海游镇。七年(

  • 热河都统

    清乾隆时置热河副都统。嘉庆十五年(1810) 改都统。治所在承德府 (今河北承德市)。领承德府、内蒙古东二盟十六旗、西勒图库伦喇嘛一旗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围场、丰宁二县以东,至内蒙古奈曼、库伦二旗、辽宁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