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黄金镇

黄金镇

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赣州府赣县: “南有长洛巡检司,后迁县西黄金镇。”


(1)古镇名。在今江西省赣州市西。明时置巡检司、税课局于此。(2)今镇名。(1)在广东省丰顺县中部偏东北、韩江支流产溪下游。面积154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金圩,人口2800。旧称黄麖埔,后因上游冲坑山所产矿产在此转运,取谐音改称黄金。1949年属丰顺县六区。1951年分出大龙华、潘田两区。1958年设黄金乡,后建公社。1978年析出广洋公社。1984年并广洋改设黄金区,1987年建镇。属低山丘陵区。主产稻,并产甘蔗、木薯、花生、烤烟、生姜及香橙,是紫胶越冬保种基地之一。黄金竹有名,竹制工艺品供出口。有公路接丰柏公路。为县革命老区之一,金山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。(2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部、武阳江沿岸。面积164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,16%仫佬族,45%壮族。镇人民政府驻黄金街,人口1550。相传古代曾发现金矿,故名。1951年为黄金区,1958年改公社,1962年改区,1968年复公社,1984年改乡,1993年置镇。产稻、甘蔗、油茶、茶叶、生姜等。为自治区商品粮基地之一。有水泥、化工、农具等厂和锡矿。为县东北部大集市,公路通东门、四堡等地。(3)在重庆市忠县中北部。面积58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金场,人口4455。1931年置黄金乡,以境内黄金河得名。1935年为黄金联保。1937年并入㽏井乡。1941年复置黄金乡。1953年分成黄金、黄土、大岭、绍溪四乡。1956年复并为黄金乡。1958年属东风公社,1959年析置黄金公社。1962年析出部分建绍溪公社,1984年复乡。1992年绍溪、黄金两乡并建黄金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及蚕茧。盛产油桐、茶叶。为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水泥、建材、食品加工等厂。合巴、广彭公路经此。(4)在四川省南部县中部。面积20.1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金,人口1020。因盐业发达,生活富裕,得名黄金。1950年设黄金乡,1958年改公社。1980年更名黄垭公社,1984年改乡。1992年置黄金镇,寒坡、肖家、水音三乡并入。1994年寒坡、肖家二乡划出。盛产棉花、蚕茧、油菜籽。有缫丝、酿酒、农机、榨油、轧花等厂。通公路。(5)在四川省宣汉县东北部。面积112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金场,人口9000。镇以驻地名。1949年为黄金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2000年建镇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薯类、豆类、高粱、油菜籽、魔芋、烟叶、青麻、药材。有农副产品加工、采煤等企业。双白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角城

    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古淮水与泗水交会处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淮、泗之会,即角城也。”东晋义熙中于此置角城县。南北朝时置戍,为战时必争之地。《魏书·世宗纪》:正始元年(504)七月,“萧衍角城戍主柴庆宗以

  • 利州东路

    南宋绍兴十四年(1144)分利州路置,治所在兴元府(今陕西汉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梓潼、南部、营山、平昌以北,陕西秦岭以南,宁强、勉县以东的汉中盆地一带。此后屡有分合。蒙古中统元年(1260)废。南宋

  • 忠义县

    ①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属怀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南三十里崇义镇。四年 (621)废。②唐广德二年 (764) 置,为演州治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演州。后废。古县名。(1)唐广德二年(764年)

  • 宝鞍山

    即锦屏山。在今四川阆中市南三里嘉陵江岸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5阆州: 宝鞍山 “即锦屏山也”。

  • 武溪市

    即今江西南昌县 (莲塘镇) 东北武溪街。清同治 《南昌府志》 卷6: 武溪市 “距 (南昌) 城四十里”。

  • 桃水

    ①即涿水。今河北涿州市北拒马河。《水经·圣水注》: “涿水又亦谓之桃水。”②亦名洮水。在今山西平定县及阳泉市境内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: “绵蔓水上承桃水,水出乐平郡之上艾县东流,世谓之曰桃水。……桃水

  • 南殄寇镇

    北宋置,属新蔡县。在今河南新蔡县境。

  • 石宝砦

    在今四川忠县东北长江北岸石宝镇附近。孤峰突起,巉石凌空,四周如削,形若玉印,故又名印山、玉印山。清乾隆初,乡民创建岑楼,嘉庆二十四年(1819)又重建。道光《忠州直隶志》卷1:“楼冠山巅,游人轳转螺旋

  • 江浙行省

   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的简称。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)改江淮等处行中书省置,治所在杭州路(今浙江杭州市)。辖境相当于今浙江全省、上海市、江西省鄱阳湖以东及江苏、安徽两省长江以南地区。大德三年(1299)后

  • 南川水

    即今山西平定县东南之南川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平定州: “南川水在州南五里,源出七里岭,东流合于洮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