骑岸镇
即今江苏通州市 (金沙镇) 北骑岸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通州 (今南通市) 东北有“骑岸”。
在江苏省通州市中北部、团结河北岸。面积75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骑岸,人口8500。因镇横跨古海堤上,故名。1949年为乡,属十总区,后改属石港区。1958年建新华公社。1983年改置骑岸镇。2000年五总乡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大豆等。有河蟹、甲鱼、山鸡、灵芝、牛蛙等特种养殖业。有化工、塑料、机械等厂。金掘公路经此。
即今江苏通州市 (金沙镇) 北骑岸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通州 (今南通市) 东北有“骑岸”。
在江苏省通州市中北部、团结河北岸。面积75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骑岸,人口8500。因镇横跨古海堤上,故名。1949年为乡,属十总区,后改属石港区。1958年建新华公社。1983年改置骑岸镇。2000年五总乡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大豆等。有河蟹、甲鱼、山鸡、灵芝、牛蛙等特种养殖业。有化工、塑料、机械等厂。金掘公路经此。
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治所在端溪县(今广东德庆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德庆、郁南、云浮等市县地。贞观十一年 (637) 废。唐贞观元年(627年)置,治端溪县(今广东德庆县)。十一年废。
唐置为羁縻州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在抚水县(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镇)。北宋大中祥符九年(1016)改为安化州。唐置羁縻州,治抚水县(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、小环江西岸中州中里)。北宋大中祥
在今四川安岳县东南赤云乡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安岳县:石羊城,“《志》云:在县东百二十里。元置县,明初废为石羊镇”。在遗址内,可见厚瓦与基石。
唐方镇名。元和十四年 (819) 置,治所在郓州 (今山东东平县西北)。次年号为天平军。唐方镇名。元和十四年(819年)置,治郓州(今山东东平县西北)。次年改天平军。
即今山东安丘市东北四十四里南流镇。旧属潍县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 潍县东南有南留集。
或作菑县。秦置,属砀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。西汉属梁国。东汉章帝时改为考城县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河南省民权县东北。属砀郡。西汉属梁国。东汉章帝时改名考城县。
民国置,即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凌河镇。明万历 《安丘县志》 卷5镇店: “城西二十五里曰凌河,有市。”在山东省安丘市西南部。面积83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凌河村,人口1.2万。元代立村,以村
唐贞观二十三年 (649) 改宁人县置,属容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容县东北六十里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 废入普宁县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以宁人县改名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东北。属容州。北宋
①古沙水 (蒗荡渠) 支津。在今河南郸城县境。《水经· 渠水注》: “沙水又东,积而为陂,谓之阳都陂。明水注之,水上承沙水支津,东出径汝南郡之宜禄县故城北。明水又东北流注于陂。” 故道自今河南淮阳县东
在今福建上杭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上杭县:小溪隘“在县西南百里。《志》云,县西南百二十里曰溪南三图,与潮之大埔接壤,有上下二水,为盗贼巢穴。荡平后,立抚民馆于小溪隘之西坪,诸巢可虑者,惟此为最。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