骆驼桥
在今青海共和县南黄河上。《旧唐书·吐蕃传》: 唐开元十六年 (728),陇右节度使张忠亮引兵至青海西南渴波谷,与吐蕃接战,“破其大莫门城,……又焚其骆驼桥而还”。即此。
(1)在今青海省共和县南黄河上。唐开元年间,张忠亮攻吐蕃,克大莫门城,焚骆驼桥,即此。(2)在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西。清道光二十一年(1841年),英军攻克镇海,朱贵率军退守骆驼桥,即此。
在今青海共和县南黄河上。《旧唐书·吐蕃传》: 唐开元十六年 (728),陇右节度使张忠亮引兵至青海西南渴波谷,与吐蕃接战,“破其大莫门城,……又焚其骆驼桥而还”。即此。
(1)在今青海省共和县南黄河上。唐开元年间,张忠亮攻吐蕃,克大莫门城,焚骆驼桥,即此。(2)在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西。清道光二十一年(1841年),英军攻克镇海,朱贵率军退守骆驼桥,即此。
即今广东深圳市保安区南海中蒲台岛。《郑和航海图》: 东莞所东南海中有 “蒲胎山”。
闽江支流。在今福建省中部。上游湖头溪出大田县南,东北流至尤溪县北尤溪口入闽江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7延平府:尤溪“在尤溪县。洲多尤姓,故名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高祖天福七年(942),闽王曦与建州王延政
即关城。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一百里阳平关镇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浕水“北发武都氐中,南径张鲁城东”。《元和志》卷22兴元府金牛县:“故关城,俗名张鲁城,在县西三十八里。”
北宋置,属丹棱县。在今四川眉山县西四十五里伏龙乡东馆村。南宋绍兴年间于此设东馆书院。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中部偏南。原名枫林市。面积81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东馆,人口 2000。明初于此
在今哈萨克斯坦楚河沿岸地区。《清一统志·伊犁》:吹“在伊犁西北。自图斯池西北二百里至萨勒齐图,又西北行五百余里,统名曰吹。其地水草丰饶宜游牧。其东北为伊尔该图鄂拉,又北逾山,接左哈萨克界”。清朝巡边必
西汉置,属济南郡。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北三十八里旧军 (旧清平军)。武帝征和元年 (前92)封赵肃王子起为猇侯。即此。东汉省。西汉征和元年(前92年),武帝封赵敬肃王子起为猇节侯置,治今山东省章丘市西
明置,属金县。即今甘肃皋兰县东南什川乡。
亦作滋水。关中八川之一。即今陕西灞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京兆尹南陵县: “霸水亦出蓝田谷,北入渭。古曰兹水,秦穆公更名,以显霸功。”古水名。又称滋水。为关中八川之一。即今陕西省渭水支流灞河。春秋秦穆公
即今江苏涟水县东北官河。《宋史·河渠志六》: 元符元年 (1098),“工部言: ‘淮南开河所开修楚州支家河,导涟水与淮通’。赐名通涟河”。
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治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8:“西番(藏)语:布朗,旧地名,达克,谓虎,噶尔,碉也。岭形如虎,碉城建于岭旁,故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