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岩寺
在今辽宁鞍山市东千山南部、仙人台西侧山中。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辽阳: 香岩寺 “在龙泉南。有仙人台”。寺宇分前后正殿和左右配殿。香岩寺旧为千山名胜之冠,至今寺周尚有名胜多处。千山第一高峰仙人台雄峙于后,金代砖塔耸立其旁。寺前原有元代名僧雪庵塔墓和碑记,塔虽毁而碑尚存。
在今辽宁鞍山市东千山南部、仙人台西侧山中。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辽阳: 香岩寺 “在龙泉南。有仙人台”。寺宇分前后正殿和左右配殿。香岩寺旧为千山名胜之冠,至今寺周尚有名胜多处。千山第一高峰仙人台雄峙于后,金代砖塔耸立其旁。寺前原有元代名僧雪庵塔墓和碑记,塔虽毁而碑尚存。
即今广东廉江市西南车板镇西,与广西合浦县交界之英罗港。《清史稿· 地理志》 石城县: “洗米河,出广西博白,迤南流为英罗港,入海。”
今广西岑溪县东北上林、河三一带山。《明史·童元镇传》 载:“岑溪西北为上、下七山,介苍、藤间,有平田、黎峒、白板、九密等三十七巢。”古山名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北一带诸山。明、清时瑶族所居。
即挍城。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七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8青州引 《十三州志》 云: “朱虚东十三里有校亭县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35亦作 “校城”。
隋开皇三年(583)以避讳改中乡县置,属邓州。治所即今河南西峡县。大业初属淅阳郡。唐属邓州。金移治渚阳镇(即今河南内乡县)。清属南阳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在河南省西南部。属南阳
即哑鲁。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岸巴鲁蒙河口。《明史·外国列传》:“阿鲁,一名哑鲁,近满剌加。顺风三日夜可达。风俗、气候大类苏门答剌。”
又作耳罗山。在今云南蒙自县东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蒙自县:耳罗山“每风雨雷电自山峰中起,年必大丰,土人以为验。东有仙人洞,四面石壁悬注,如钟鼓然”。
即今广东清远市东南洲心镇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 清远县东南洲心墟。
①辽置,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索博日嘎苏木东北。北宋沈括 《熙宁使虏图抄》 “过庆州东北十里径黑水镇”。金废。②即今吉林洮南市东南黑水镇。民国 《东北年鉴》 四洮路干线支线各站里数表: 双岗站下为黑水站
在今贵州六枝特区东南西堡司东南五十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安顺府西堡长官司: “东南有楚由洞山。” 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 楚由洞“山高数仞,洞在山畔,深广百里”。
①指今菲律宾群岛和加里曼丹岛一带。元大德《南海志》卷7:“东洋佛坭国管小东洋。”②指我国台湾岛及琉球群岛、日本一带。见明张燮《东西洋考》卷9及《舆地全图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