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泥
在今湖北钟祥市东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 建安十七年 (212),“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”。即此。《寰宇记》 卷144长寿县: 青泥池 “即三国时乐进与关公相拒之所。 亦曰木山, 在县东一里”。
在今湖北钟祥市东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: 建安十七年 (212),“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”。即此。《寰宇记》 卷144长寿县: 青泥池 “即三国时乐进与关公相拒之所。 亦曰木山, 在县东一里”。
即浩子口。今湖北潜江市西四十六里浩口镇。
唐贞观二十年 (646) 析盈隆县置,属黔州。治所即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治都濡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30都濡县: “以县西北六十里有都濡水为名也。” 北宋嘉祐八年 (1063) 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二
在今云南楚雄市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楚雄府: 城南堰 “在府南三里。可灌田千余亩”。
一名池口河。即今安徽贵池市西秋浦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贵池县:池口河“一名杜坞河。《志》云,城西四里有杜坞山,以唐杜牧尝游此而名,河流经其下也”。
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延庆州:红门山在“州东南二十里。山高三里,有大、小红门口,为戍守处”。
即今云南盐津县西南二十六里豆沙关。元、明称罗佐关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 乌蒙路: 罗佐关 “北临土僚蛮江,南瞰乌蒙雪山,陡峻万仞,若登梯然,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势,由叙州入云南要路也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
南朝梁置,治所在龙巢县(北周改左阳县、隋改真阳县,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五十里)。隋大业三年(607)废。
在今山西翼城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翼城县:马泊泉在“县北二十五里。其北有卧马山,泉出山下”。
旧名杜家水口镇。即今山东济阳县西北三十里垛石镇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1 《舆图志》:济阳县西北有垛石桥。
在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西南。清爱必达 《黔南识略》 卷26威宁州: 南海子 “亦名石海,又名草海子,在城南门外。春夏水涨,弥漫数十里,远望若海”。今为天然淡水湖,水域面积达45平方公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