雹河
即今瀑河。亦名鲍河、南易水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涿郡故安: “雹水出。” 《水经· 易水注》: 易水 “出代郡广昌县东南郎山东北燕王仙台东。山之东麓即泉源所导也。《经》 所谓阎乡西山,其水东流,有毖水南会,浑波同注,俗谓之为雹河”。
即今瀑河。亦名鲍河、南易水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涿郡故安: “雹水出。” 《水经· 易水注》: 易水 “出代郡广昌县东南郎山东北燕王仙台东。山之东麓即泉源所导也。《经》 所谓阎乡西山,其水东流,有毖水南会,浑波同注,俗谓之为雹河”。
①1913年改济宁州置,为山东济宁道治。治所即今济宁市。1925年为兖济道治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48年析置济宁市。1983年撤销并入济宁市。②1946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济宁县南部析置,治马房屯
①即今北京市丰台东二十二里海慧寺。明嘉靖十四年 (1535) 建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90:“海会寺,穆宗受釐之地。万历增修,极其宏丽,今则零落无存矣。”②在今山西阳城县东三十里大桥村。《清一统志·
在今陕西临潼县西南二十里洪庆村。传说为秦始皇坑儒之处。一说在县东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27雍州昭应县:“坑儒谷在县东南五里。始皇以骊山温处令人冬月种瓜,招天下儒者议之,各说不同,因发机陷之。唐玄宗改为旌
亦作冈门镇。在今四川合江县西南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30合江县:江门镇“在县西南。路通遵义。万历中,杨应龙叛,合江令募兵扼江门以拒之”。即此。在四川省叙永县北端。面积155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
在今云南昆明市东郊。明永乐二年(1404)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在今湖南安仁县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安仁县:杨梅峰“壁立数仞,绝顶有井。五代时马殷将欧阳頵于此立寨屯兵,以备南汉。宋沈通父子亦保障于此。元末乡人垒石为门,中为屋室,相率保此避寇”。
在今四川成都市东风路大慈寺南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1成都府: 解玉溪 “在大慈寺之南。韦皋所凿,用其沙解玉则易为功”,因名。
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南枫亭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即三汊镇。在今江苏泗阳县东南三岔。《明史·河渠志二》:万历四年(1576),御史陈世宝言:“河自桃源三义镇历清河县北,至大河口会淮入海。”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二》:三义镇巡司“旧名三汊镇。在桃源县东三十
东晋改平夷郡置,属宁州。治所在平蛮县(今贵州毕节市境)。南朝梁末废。东晋以平夷郡改名,治平蛮县(今贵州毕节市境)。南朝梁末废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毕节、黔西等市县及云南省镇雄县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