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溪
在今河北易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易州: 雷溪 “发源五回岭,即徐河上流也。滩石湍急,声闻若雷”。
在今河北易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易州: 雷溪 “发源五回岭,即徐河上流也。滩石湍急,声闻若雷”。
亦作忠镇砦。北宋置,属嘉定府。即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。《宋史·宁宗纪》:南宋嘉定六年(1213),“虚恨蛮犯嘉定府之中镇砦”。即此。
在今河南渑池县东三十二里义昌村。明、清置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8渑池县:义昌镇,“《志》云,汉三老董公于此遮说汉王为义帝发丧,因名”。
今浙江玉环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平阳县:大岩头山“在县东南海中。《海防考》:倭贼自南麂、凤凰、霓奥、蒲岐 、楚门、玉环而来,俱经此山,巡哨最切”。
在今湖南澧县东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澧州: 关山 “相连为彰观山,道书谓之四十四福地”。
亦作安获山。在今越南中部清化西北。元黎崱《安南志略》卷1:安镬山“出碑砚石。《旧志》载:豫章太守范宁遣使往九真采石磬,为学中用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2清化府:安镬山“在府东南东山县。产美石。晋豫章太守
①即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十一里岩门镇。明置岩门巡司。清改驻县丞。②在今贵州黄平县东南岩门司。清顺治十年(1653) 改设岩门长官司。
即今福建建阳市东南庵山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卷48建宁府: 庵山 “在建阳县东南。后唐时有处士石湖结庵此山,故名”。
明洪武八年 (1375) 改显州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即今辽宁大连市东北金州镇。清雍正十二年(1374) 改为宁海县。明洪武八年(1375年)置,治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。属辽东都指挥使司。辖境相当今辽东
亦作小丹杨。旧丹阳县俗称。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北五十里丹阳镇。两汉丹阳郡治宛陵县(今安徽宣州市)。因丹阳县与郡同名,故尝加小字。《三国志·吕范传》:吕范从孙策渡江,“下小丹阳、湖孰,领湖孰相”。《晋书
清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部之一。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诺延泰有四子:僧格、索诺木、鄂木布、伊尔札布,分牧而处,遂为部名。本居呼伦贝尔,天聪四年(1630)率部归附后金,后于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地区划地界安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