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雁门关

雁门关

①唐置,在今山西古交市西北二十里镇城底镇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宪州天池县有 “雁门关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42宪州: “雁门关在州东南六十里,属天池县雁门乡。其关东临汾水,西倚高山,接岚、朔州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忻州》: “忻、代俱有雁门关,代在雁门山,建在前。忻在雁门乡,建在后。非一关也。”

②一名西陉关。唐置,故址在今山西代县西北三十二里雁门关西雁门山上。北宋时为防御契丹重地。《宋史·杨业传》: “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,由小陉至雁门北口,南向背击之,契丹大败。” 即此。元废。明筑雁门关于今雁门关村,为山西三关之一。

③明置,属茂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东北十里雁门乡。《清 一统志·茂州》: 雁门关 “在州南七十里。明正统十年,黑苦等羌倡乱,巡抚寇深置关,临江据险,为州南门户。旁有偏桥,关外以溪为限,溪南即汶川县界”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 洪武十一年(1378),讨汶川土酋孟道贯,“师进雁门关,道险,蛮复据之”。即此。


又称西陉关、西径关。在山西省代县城西北20千米雁门山腰。与宁武关、偏关合称三关。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谓:“雁门古句注,西陉之地,重峦叠��,霞举云飞。两山对峙,其形如门,而蜚雁出于其间,故名。”附近峰峦错耸,峭壑阴森,中有路,盘旋幽曲穿城而过,异常险要,为历代戍守重地。隋仁寿四年(604年),朔州刺史杨义臣救李景于代州,又帅马步二万,夜出西陉关,大破杨谅将乔钟葵,即此。现关城为明洪武七年(1374年)所建,万历年间复筑门楼。今存关门三座,内有战国时赵国北边良将李牧祠旧址,尚有碑石数通。古人称为“三关冲要无双地,九塞尊崇第一关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廉州路

    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廉州置,属湖广行省海北海南道。治所在合浦县 (今广西合浦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北海、合浦、浦北等市县地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为廉州府。元至元十七年(1280年)升廉

  • 酒泉郡

    西汉元狩二年 (前121) 置,治所在禄福县 (西晋改曰福禄,今甘肃酒泉市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疏勒河以东、高台县以西地区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酒泉郡注引应劭曰: “其水若酒,故曰酒泉。” 师古曰: “旧俗传

  • 落笔洞

   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2崖州: 落笔洞 “在崖州 (治今崖城镇) 东 一百里。石壁峭立,上有石门。中有二石如悬笔。转东数步,复有一洞。中有石如屏。外房有窍通光,内房深暗。相传深入有井

  • 平地县

    蒙古至元三年(1266)以平地袅置,属大同路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西北三号地乡苏集村南古城。明洪武中废。古县名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年)于平地袅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北三号地乡苏

  • 东晋寿郡

    南朝齐永泰元年(498)置(一说东晋安帝时置),属梁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。北魏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元市大部分地。《梁书·邓元起传》:“魏将王景胤、孔陵寇东西晋寿”,元起救之,“比至,魏已攻陷两晋寿”。北

  • 思平县

    三国吴置,属高凉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恩平市北二十里。南朝宋为高凉郡治,南齐改为齐安县。

  • 迦湿弥罗国

    即个失蜜国。唐西域国名。都城在拨逻勿逻布逻城 (今克什米尔斯利那加)。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3: 迦湿弥罗国 “周七千余里,四境负山。山极峭峻,虽有门径,而复隘狭,自古邻敌无能攻伐。……伽蓝百余所,

  • 屈海

    即今青海省东部之青海湖。《北史·吐谷浑传》: “吐谷浑北有乙弗敌国,国有屈海,海周千余里。” 即此。

  • 七星山

    ①在今福建霞浦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宁州“太姥山”条:七星山“以七石浮立海面如七星而名。嘉靖中,官军尝败倭于此”。②在今台湾省本岛北端,为大屯火山群之最高峰。海拔1120米。清康熙间蒋毓英《台湾

  • 曲溪

    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光启三年(887),“曲溪人刘金”归杨行密。胡注:“杨州盱眙县西南十里有曲溪。刘金, 曲溪屯将也。”在今江苏省盱眙县西南。唐光启三年(887年)曲溪屯将刘金归杨行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