鄇
即鄇田。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成公十一年 (前580),“晋郤至与周争鄇田”。杜注: “鄇,温别邑。今河内怀县西南有鄇人亭。”
即鄇田。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成公十一年 (前580),“晋郤至与周争鄇田”。杜注: “鄇,温别邑。今河内怀县西南有鄇人亭。”
在今云南马龙县南六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曲靖军民府:伯刻山“在马龙州南六十里。其东北有多罗山,皆峰峦峻峭,怪石巉岩”。
战国时巴国都,在今四川合川市南五里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 “巴子时,虽都江州,或治垫江。” 即此。古水名。又作垫江水。指今嘉陵江下游。因今重庆合川市古称垫江县得名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汉建安十六
①一作峡山寨。在今安徽贵池市西。《宋史·曹彬传》: 开宝七年 (974) 伐南唐,“分兵由荆南顺流而东,破峡口砦,进克池州”,即此。②北宋大观元年 (1107) 置,属武冈县。在今湖南洞口县西北五里。
东晋咸康七年 (341) 鲜卑慕容皝所筑,在今辽宁朝阳市。《晋书·慕容皝载记》: 东晋永和元年 (345),“时有黑龙白龙各一,见于龙山,皝亲率群僚观之,去龙二百余步,祭以太牢。二龙交首嬉翔,觧角而去
①即瞿唐关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下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69 奉节县引 “王氏” 曰:“古之江关即今之瞿唐关,又谓之铁锁关,大都以守峡口之险。” 因以铁索断江而名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祐元年 (904)
在今湖北通山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通山县:大城山“高峻环结如城,有四石门,可阶而登。中平衍,广数十亩”。
在今江苏涟水县东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安东县:一帆河“南接东涟,北通海州,东北遏蛮、白阳等河,凡十余道,皆西接官河,东入一帆河, 以达于海”。
隋开皇末改淮南县置,属显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桐柏县境。大业初废。
又名小直沽口。北宋政和三年 (1113) 改泥姑砦置,属沧州清池县。在今天津市东南东、西泥沽村一带。
汉长安未央宫殿之一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汉成帝死此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 载:“是时楚思王衍,梁王立来朝,明旦当辞去,上宿供张白虎殿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