轩辕谷口
在今甘肃天水市东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轩辕谷水“出南山轩辕溪,南安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,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清水县:轩辕谷口,“《志》云:县境有玉屏山、小陇山、坂坡峡、石牛峡,与轩辕谷为五隘”。
在今甘肃天水市东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轩辕谷水“出南山轩辕溪,南安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,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清水县:轩辕谷口,“《志》云:县境有玉屏山、小陇山、坂坡峡、石牛峡,与轩辕谷为五隘”。
即今福建寿宁县东南斜滩镇。明弘治中移渔溪巡司治此。在福建省寿宁县东南部、斜滩溪两岸。面积119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斜滩,人口2540。因河滩得名。1958年设金星公社,1959年改斜滩
北宋置,属昭化县。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南五里。唐于此置望喜驿。唐元稹有 《望喜驿》 诗。
又名罗山。在今广西岑溪县南二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63南仪州岑溪县: “罗山,山有冷泉,饮者愈热病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梧州府》: 都盘山 “层岚叠嶂,一名马岭山,又名罗山”。
1927年析洛阳、嵩县、伊阳、宜阳四县置,属河南省。治所在辛营(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十四里平等乡)。1932年废入伊川县。旧县名。1929年由嵩县之莘营、莘渠、鸣皋、石碢、常峪、ȹ
东晋明帝司马绍陵墓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鸡笼山南麓。《元和志》 卷25上元县: 明帝绍武平陵 “在县北六里鸡笼山”。
在今广东郁南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罗定州西宁县:鸡骨岭,“《旧志》云:在大力士东十五里。东北去德庆州十里,高二百余丈,产鸡骨香”。
唐武德二年(619)置,属河西节度。初在凉州西二百里(今甘肃永登县西南)。开元十六年(728)改为大斗军,移赤水军入凉州城内(今甘肃武威市)。《元和志》卷40:赤水军“在凉州城内。管兵三万三千,马万三
即古壶关。今山西黎城县东北二十五里东阳关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天福元年(936),“赵德钧自吾儿峪趋潞州”。《元史·察罕特穆尔传》:至正十八年(1281),“分兵屯上党,塞吾儿峪”。均此。
亦名清阳河。即今山东烟台市西之白洋河。又名内甲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东莱郡腄县:“有之罘山祠。居上(止)山,声洋(丹)水所出,东北入海。”
北宋元丰四年(1081)置,属兰州。在今甘肃榆中县南二十里小康营乡。《宋史·夏国下》:元祐 三年 (1088),“夏人遂攻龛谷砦,砦兵及东关堡巡检等战不利,死者几百人”。七年 (1092) 废。绍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