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崖
亦曰赤岸。在今陕西留坝县东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引诸葛亮《与兄瑾书》云:“前赵子龙退军,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一百余里,其阁梁一头入山腹,其一头立柱于水中。今水大而急,不得安柱,此其穷极,不可强也。”又云:“顷大水暴出,赤崖以南,桥阁悉坏。时赵子龙与邓伯苗一戍赤崖屯田,一戍赤崖口,但得缘崖与伯苗相闻而已。”即此。
即“赤岸(1)(1)”。
亦曰赤岸。在今陕西留坝县东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引诸葛亮《与兄瑾书》云:“前赵子龙退军,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一百余里,其阁梁一头入山腹,其一头立柱于水中。今水大而急,不得安柱,此其穷极,不可强也。”又云:“顷大水暴出,赤崖以南,桥阁悉坏。时赵子龙与邓伯苗一戍赤崖屯田,一戍赤崖口,但得缘崖与伯苗相闻而已。”即此。
即“赤岸(1)(1)”。
即今内蒙古兴和县东南高庙子乡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于此置丰川卫,乾隆十五年 (1750)废。三十三年 (1768) 设守备防守。集镇名。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城东南。高庙子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
1945年析金县地置,属辽宁省。治所在貔子窝 (今辽宁新金县东皮口镇)。1959年迁普兰店镇,即今普兰店市。1991年改设普兰店市。旧县名。1945年设县,治普兰店镇(今辽宁普兰店市区)。1991年撤
又作石迪闻站。元置,故址在今吉林敦化市东北官地镇。元《析津志》天下站名:“唆吉正东微北百二十里,石迪。”
元围襄樊时置,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东津镇。《元史·阿术传》: 至元九年 (1272),“阿术追战至柜门关,擒 (张) 贵”。即此。明称东津渡关。
①秦置,属胶东郡。治所即今山东龙口市城关镇东南二十五里黄城集。《汉书·主父偃传》: 秦欲攻匈奴,“使天下飞刍挽粟,起于黄、腄、琅邪负海之郡,转输北河,率三十钟而致一石”。黄即黄县。西汉属东莱郡。东汉为
①西汉置,属上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张家口市。西晋废。②北魏改下洛县置,为广宁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北涿鹿县。孝昌中废。③隋开皇十六年(596)改新蔡县置,为舒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南新蔡县。仁寿元年(601)改为汝
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褒城县 “华阳水” 条下: “又有章溪水,出南郑县境仙台山,亦北流入汉水。今县西南九十里有龙河堰,即章溪引流处。”
在今广西桂林市东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3桂林府: 湖塘 “上下两塘相通,阔百余亩,深十余丈。冬夏不涸,灌溉甚广”。
在今河南卫辉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卫辉府汲县:卫关“在府南境。《旧志》:汲县有卫关,亦大河津济处”。
唐置,在今陕西蒲城县东北。北宋废。唐置,在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。北宋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