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西海

西海

①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。一说在北。为居延海。《魏书·袁翻传》:正光二年(521),蠕蠕国乱,其王阿那瓌、婆罗门相继来降,凉州刺史翻表曰:“乞遣大使往凉州、敦煌及于西海,躬行山谷要害之所,亲阅亭障远近之宜,商量士马,校练粮杖,部分见定,处置得所。入春,西海之间即令播种,至秋,收一年之食,使不复劳转输之功也。且西海北垂,即是大碛,野兽所聚, 千百成群,正是蠕蠕射猎之处。”

②即今青海省东部之青海湖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西汉武帝时,“羌乃去湟中,依西海、盐池左右……至王莽辅政,欲耀威德,以怀远为名,乃令译讽旨诸羌,使共献西海之地,初开以为郡,筑五县,边海亭燧相望焉”。

③指今蒙古国科布多东南之哈尔湖—德勒湖。《后汉书·窦宪传》:永元元年(89),大败北匈奴勒石纪功燕然山后,遣军司马吴汜、梁讽使北匈奴,“遂及单于于西海上,宣国威信,致以诏赐,单于稽首拜受”。

④《山海经》所说之西海,其确实海域不详。后世地理知识逐渐增长,称西海之处较多,都指我国西部或以西之湖海。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“于窴之西,则水皆西流注西海。”所指当今之咸海或里海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“条支国临西海。”指今波斯湾、红海、阿拉伯海及印度洋西北部。西汉末指今青海省之青海湖,于此置西海郡。东汉末指今内蒙古居延海,于此置西海郡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敦薨之水自西海径尉犁国”,指今新疆博斯腾湖。《通典》引杜环《经行记》:��林国“西枕西海”。指今地中海。


山海经·海内经》所云“西海”,其确指海域不详,或说指今青海省青海湖。后世地理知识渐广,被称为“西海”的渐多,都因远在我国西部或以西而得名:(1)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“于寘之西,则水皆西流,注西海。”所指非今咸海即里海。(2)《汉书·西域传》:“条支国临西海。”指今波斯湾、红海、阿拉伯海及印度洋西北部。(3)西汉末于今青海附近置西海郡,是指青海为西海。(4)东汉建安中于今内蒙古居延海附近置西海郡,是指居延海为西海。(5)指今新疆博斯腾湖为西海。《水经注·河水》:“敦薨之水,自西海径尉犁国。”(6)指今地中海为西海。《通典》引《经行记》:拂菻国“西枕西海”。(7)“青海湖”的古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西溪河

    ①即今四川昭觉、金阳、布拖等县境之西溪河。为金沙江支流。常隆庆《雷马峨屏调查记》:西溪河“源出孟获山,流经昭觉城东,向南流汇三湾河之水,由打铁坝入金沙江”。②在今云南元谋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武定州》:西

  • 畔城

    在今山东聊城市西。《魏书· 地形志》:平原郡聊城县有畔城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义熙十三年 (417),刘裕伐后秦,“魏兵不能当,一时奔溃,死者相积,临阵斩阿薄干,魏人退还畔城”。即此。在今山东省聊城市

  • 浊谷

    在今陕西咸阳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北魏太和十七年 (493),“北地民支酉聚众数千附于齐,进至咸阳北浊谷”。即此。

  • 龙庆州

    元延祐三年(1316)升缙山县置,属大都路。州治即今北京市延庆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延庆州:“(元)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生于此。”故名。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延庆县地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废。元延祐三年(1

  • 溪

    即今湖南益阳市西南志溪河。 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: 溪 “在益阳县西南五十里。 《名胜志》:溪多滩, 惟通小舟。 由锡山经石笋, 皆至险处。《县志》: 

  • 绛邑县

    东汉改绛县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侯马市西新田遗址。北魏改曲沃县。东汉改绛县置,治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南。属河东郡。魏、晋属平阳郡。《晋书·刘聪载记》:“赵固、郭默攻其河东,至于绛邑。”即此。北魏太和十

  • 葵园狭

    一作葵园峡。在今甘肃兰州市西。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: 中平二年(185),张温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边章、韩遂。慎“引军围榆中城,而章、遂分屯葵园狭,反断慎运道。慎惧,乃弃车重而退”。《资治通鉴》 卷58作

  • 长岭子镇

    即今吉林双阳县东北饮马河西之长岭乡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5吉林府:西“一百五十五里长岭子屯”。

  • 棘里亭

    即戟里亭。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。《续汉书 · 郡国志》: 齐国 “西安有棘里亭”。《左传·昭公十年》: 陈桓子召公子山 “而反棘焉”。杜注: “齐国西安县东有戟里亭。” 即此。

  • 建德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建德府置,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 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建德县 (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建德、淳安、桐庐等市县地。公元1358年朱元璋改为建安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