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虹桥镇

虹桥镇

①亦作红桥镇。即今江苏邗江县东南四十里红桥镇。民国 《江都县续志》 卷1: 虹桥镇 “在县城东南,桥跨扬子桥闸下引河,下游东与佛感洲相接”。

②民国时置,即今浙江乐清市东北二十六里虹桥镇。


(1)在河北省玉田县中北部。面积55.5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虹桥,人口4230。古名洪桥,因桥得名,后因桥形似虹改今名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5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蔬菜。有羊毛衫、水磨石、手提包、地毯等厂。玉石公路经此。(2)在上海市闵行区中北部。面积12.5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虹桥,人口3700。传蒲汇塘上昔建有桥,夏雨后,跨桥可见西天彩虹,故名。明成集镇。清代及民国为虹桥市、虹桥镇。1950年改乡,1959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93年置镇。今镇境大多已辟为居住区。有服装、丝绸、塑料等厂。虹梅路、吴中路经此。(3)在浙江省乐清市中部。古称新市。面积56.7平方千米。人口8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虹桥,人口5.3万。相传南宋名臣王十朋,运漳州赤石建新市桥,因桥石赭红,宛如彩虹渡波,取名虹桥。镇以桥名。南宋前设新市驿,明洪武初设新市铺。清宣统元年(1909年)称虹桥镇,1961年改为公社,1980年复置镇。1992年瑶岙、南阳、东联乡并入。境内大部为水网平原,小部为丘陵地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。特产枇杷、桃。为省工业、商贸重镇。有食品、机械、电子、电器等厂。杭温公路经此。河运便利。古迹有白龙山石构建筑群、红巾军起义遗址、寿宁堡、宋代碗窑址、朱质庵墓等。(4)在湖南省平江县东北部。面积183.1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虹桥,人口1150。明隆庆《岳州府志》载,成化年间于此建虹桥,镇以桥得名。1952年置虹桥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置镇。1995年长庆、天岳二乡并入。主产稻,并产木材、药材、生姜、茶叶。特产金花豆。有建材、食品加工、长石粉、竹木制品、农机修配等厂。有公路通县城。土地革命时期为重要革命根据地。附近有革命烈士墓和烈士纪念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泉县

    ①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置,属澄城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澄城县南。北周废。②隋末改金城县置,为金城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兰州市。唐武德二年(619)为兰州治。咸亨二年(671)复改金城县。天宝元年(742)

  • 朗宁县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南晋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南宁市西北那龙镇。贞观六年 (629) 属邕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西北右江

  • 太平乡

    即今广东梅县西北梅西镇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广东省梅县西北石正一带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移太平乡巡检司治此。

  • 蒙头荡 (盪) 石

    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七里八濛山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张飞传》: 魏将张郃 “别督诸军下巴西,欲徙其民于汉中,进军宕渠蒙头荡石,与飞相拒五十余日,飞率精卒万余人,从他道邀郃军交战,山道迮狭,前后不得相救,飞遂破

  • 伍城郡

    ①即五城郡。一名仵城郡。北魏置,治所在五城县(今山西吉县东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②即仵城郡。南朝梁置,属楚州。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县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汝南郡城阳县:“又梁置伍城郡,后齐废。”③亦作五城郡。

  • 吴大澂铜柱

    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南二十里板石镇境原天文台旧址。为珲春至岩杵河要道。清光绪十二年(1886),吴大澂与沙皇俄国巴拉诺夫在沙草峰南竖立土字界碑时,在第八记号处立铜柱。柱高12.15尺,宽3.03尺,上刻吴

  • 伊阳山

    在今河南汝阳县西。南宋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52:南宋绍兴二年(1132),“伪齐刘豫之将移都汴京也,以(翟)兴屯伊阳山寨,惮之。……乃阴遣人啗(杨)伟以厚利,伟遂杀兴”。即此。

  • 多览葛部

    隋、唐铁勒十五部之一。在今蒙古国色楞格省东境。《新唐书·回鹘传·多览葛》:多览葛“亦曰多滥,在薛延陀东,滨同罗水,胜兵万人”。唐贞观二十一年(647)于此置燕然都督府。

  • 萍实里

    在今江西萍乡市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袁州萍乡县: “楚昭王渡江,获萍实于此。今县北有萍实里、楚王台,因以名县。”

  • 乐安城

    ①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北二十里。《十六春秋·后赵录·石虎传》:建武六年(340),石虎将讨慕容皝“具船万艘, 自河通海,运谷豆千一百万斛于安乐城, 以备征军之调”。②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南。石赵筑城置镇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