蓟
周武王灭纣,封召公于此 (一说封尧后)。故址在今北京城西南隅。自西周至战国,皆为燕国都城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二十一年 (前226),“王贲攻蓟,乃益发卒诣王翦军,遂破燕太子丹军,取燕蓟城”。即此。秦置县。
周封尧后于此,后为燕国国都。在今北京城西南隅。秦置县。项羽封臧荼为燕王仍都此。
周武王灭纣,封召公于此 (一说封尧后)。故址在今北京城西南隅。自西周至战国,皆为燕国都城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二十一年 (前226),“王贲攻蓟,乃益发卒诣王翦军,遂破燕太子丹军,取燕蓟城”。即此。秦置县。
周封尧后于此,后为燕国国都。在今北京城西南隅。秦置县。项羽封臧荼为燕王仍都此。
即西山。在今江西新建县西。《水经·赣水注》: 石头津步 “西行二十里曰散原山。叠嶂四周,杳邃有趣。晋隆安末,沙门竺昙显建精舍于山南,僧徒自远而至者相继焉”。
确址未详,当在今山西北部山阴县以西地区。《魏书·尒朱荣传》: 正光中,“敕勒斛律洛阳作逆桑乾西,与费也头牧子迭相犄角,荣率骑破洛阳于深井,逐牧子于河西”。
唐武德六年(623)置, 治所在恒安镇(今山西大同市)。七年(624)废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置,治恒安镇(今山西大同市)。七年省。
明洪武二十八年 (1395) 改廉州千户所置,属广东都司。治所在廉州府 (今广西合浦县)。清顺治十年 (1653) 废。
在今四川汉源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3黎州安抚司: 梵音水“在司城南一十五里。俗传唐僧三藏至此,持梵音而泉涌出,故名。色如米沈,味甘。宋政和间,太守宇文侯过而饮之,曰佳泉也,易名粲玉泉。泉南数十步有二巨
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。治所在重庆府(今四川重庆市)。辖重庆、夔州、绥定三府,忠、酉阳两直隶州,石砫直隶厅,相当今四川万源、达川、武胜、铜梁、江津以东地区。(1)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。康熙八年(16
夏胤甲所都。《山海经·海外东经》郭濮注引《汲郡竹书》:“胤甲即位,居西河。”或认为即相,也就是今河南安阳市。也有人认为应在今山西西南部,或说在古都安邑附近,即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。有的学者认为应即今夏
今越南东北部河北省境之陆岸河。《元史·安南传》:“兴道王(陈峻)、范殿前(范海崖)领兵船复聚万劫江口。”
唐贞观七年 (633) 改州置, 治所在平南县(今广西平南县)。《元和志》 卷37龚州: “因龚江为名。”辖境相当今广西平南县地。天宝元年 (742)改为临江郡,乾元元年 (758)
即今辽宁本溪市东北牛心台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辽宁本溪县:“牛心台距县市东北三十里,太子河右岸约二里,分上下牛心台。上牛心台,有炭坑,在南东入溪谷四里处……下牛心台在上牛心台下流三里,附近产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