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①西周时蒲国。春秋时灭于晋,为邑。在今山西隰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 庄公二十八年 (前666),晋伐骊戎,骊姬使言于晋献公曰: “曲沃,君之宗也;蒲与二屈,君之疆也,不可以无主……若使大子主曲沃,而重耳、夷吾主蒲与屈,则可以威民而惧戎,且旌君伐。” 又 《左传》: 僖公四年 (前656),“重耳奔蒲”。即此。

②春秋卫邑。即今河南长垣县。《左传》: 桓公三年 (前709),“夏,齐侯、卫侯胥命于蒲”。杜注: “蒲,卫地。在陈留长垣县西南。” 《孔子家语》: “子路治蒲三年,孔子过之,三称其善。” 明洪武初移长垣县治此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长垣县: “旧治在县东北。洪武二年,以河患迁于古蒲城。” 即此。


(1)古国名。西周方国。在今山西省隰县北。本商甫。西周时称蒲。春秋时为晋所灭,降为邑。《左传》僖公四年(前656年):晋公子重耳奔蒲,次年献公使披伐蒲,重耳逾垣而走,即此。(2)古邑名。又作蒲阪。春秋卫邑,战国属魏。在今河南省长垣县。公元前709年齐釐公与卫宣公相约于此,后又盟于此。前238年,秦始皇攻取此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海昌县

    南朝梁置,属海昌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。隋开皇时废。

  • 南岸江

    即今广西钦州市东南钦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灵山县: “北有洪崖山,洪崖江出焉,经县东,与罗阳山水合,为南岸江,南流为钦江。”

  • 榆木山

    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 肃州》: 榆木山 “在高台县南四十里。上产榆树,故名。东起梨园,西尽暖泉,延长百余里”。

  • 阳宕县

    北周置,为宕昌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宕昌县东南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名良恭县。古县名。北周置,治今甘肃省宕昌县东南。属宕昌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名良恭县。

  • 户牖

    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二十里。《左传》:哀公十三年(前482),黄池会后,吴人囚鲁子服景伯以还,“及户牖”,归之。即此。秦为乡,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陈丞相平者,阳武户牖乡人也。”西汉置东昏县

  • 雄勇寨

    北宋置,属火山军。在今山西河曲县东南。后废。

  • 小江墟

    ①即今广东阳山县西北四十五里湟水上游小江镇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阳山县图:县西北有小江墟。②即今广西浦北县治小江镇。旧属合浦县,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61:合浦县东北有小江墟。1952年设浦北县治此。

  • 新竹县

    清光绪元年 (1875) 改淡水厅置,属台北府。治所即今台湾新竹市。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被日本侵占,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设新竹市。新竹原名竹堑,由高山族社名音译而来。设县时取竹堑之 “竹”

  • 同罗关

    即铜锣关。在今安徽金寨县西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商城县:“同罗关在县东南百四十里,亦接罗田县界。与罗田险要相同,故名。”

  • 打耳班

    即今阿塞拜疆里海西岸高加索山南达尔班特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打耳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