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蒙山

蒙山

①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太原郡石艾县有 “蒙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平定州: 蒙山 “在州东北十五里,孤峰耸秀,高出众山”。

②一名西山。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北。《晋书·刘聪载记》: 永嘉六年 (312),“ (刘) 曜入晋阳,夜与刘粲等掠百姓,逾蒙山遁归”。即此。

③在今江西上高县南,接新余市界。最高峰白云峰海拔960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7瑞州: 蒙山“在上高县南三十五里,周回一百四十里。峭壁横险,厥材千寻,常有云霭蒙蔽,故以为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瑞州府》: 蒙山 “有多宝、鸡笼等峰。宋庆元间尝产银铅,故峰名多宝,并置蒙山务于下,后废”。

④又名东蒙山。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,接平邑县界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蒙、羽其艺。” 《诗经·鲁颂·閟宫》: “奄有龟、蒙。” 即此。《清一统志·沂州府一》 引明公鼐 《蒙山辨》: “蒙山高峰数处,俗以在西者为龟蒙,中央者为云蒙,在东者为东蒙,其实一山,未尝中断。龟山自在新泰县境,其北有沃壤,所谓龟阴之田是也。《旧志》: 蒙山绵亘百二十里,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洞,古刹七十余所,龟蒙顶为最胜。”

⑤在今湖北荆门市西一里郊象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2荆州府: 蒙山 “在荆门州治西。两峦对起如峨眉。旧名泉子山。山麓有二泉,即蒙、惠泉。上有澄源阁,信美、浴沂、浮香、潜玉、嗽玉五亭,皆游憩之所”。《清一统志·荆门州》 引 《州志》: “山半有陆九渊讲经台。”

⑥在今广西蒙山县西南五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蒙州: “取州东蒙山为名。” 并说,“州东蒙山,山下有蒙水,居人多姓蒙故也”。因县治迁徙,故山在今县西南。

⑦即今四川名山县西与雅安市交界之蒙山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蔡蒙旅平。” 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 汉嘉县有蒙山。《水经·青衣水》: “青衣水出青衣县西蒙山。” 郦道元注: “ (青衣) 县有蒙山,青衣水所发,东经其县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77名山县: 蒙山,“ 《九州记》 云: 蒙山者沐也,言雨露蒙沐,因以为名。山顶受全阳气,其茶香芳。按 《茶谱》 云: 山有五岭,岭有茶园,中顶曰上清峰,所谓蒙顶茶也,为天下所称”。

⑧即石岩山。在今云南建水县东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 · 临安府》: 石岩山 “或谓之蒙山。山麓有洞,异龙湖、泸江诸水流入其中,流出入阿迷州界”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又称西山。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西晋永嘉六年(312年),汉刘曜“掠晋阳之民,逾蒙山而归”,即此。(2)在今江西省上高县南。地产银、铅,南宋庆元时置蒙山务于此。(2)今山名。(1)在山东省中部,跨平邑、费县、蒙阴、沂南等县。因在春秋时鲁国东部,古代称东蒙、东山。断块山。西北—东南走向。山体主要由片麻岩及花岗岩构成。主峰龟蒙顶,海拔1156米。东蒙河、祊河分水岭。主要树种有松、槐、楸、柏及果树,产药材。胜迹有万寿宫、迎仙桥、明广寺、玉皇庙等。传孔子曾登临,有“登山而小鲁”感慨。抗日战争时期为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中心。建有国家森林公园。(2)古称名山。在四川省名山县城西与雅安市交界处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蒙山者沐也,言雨露常蒙,因以为名。”邛崃山南段余脉。有五峰,主峰上清峰,海拔1440米。北陡南缓。终年烟雨濛濛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土壤含酸性,适宜种茶。所产蒙顶茶为中国名茶,唐至清列为贡品。唐、宋时为佛教名山。多古迹。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建苏维埃政权,留有战壕遗址和石刻标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底蓬褒

    即今四川江安县南六十里底蓬镇。南宋李焘 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 北宋元丰四年 (1081),韩存宝讨沪州蛮,转运副使董钺随军,十月戊辰 (十日)“次底蓬褒”。《永乐大典》 卷2317 《沪州志》 引南宋

  • 慈姥岩

    在今四川青神县南岷江岸中岩山。北宋苏轼 《为老人克华》 诗云: “慈姥岩前自唤渡,青云江畔人争扶。” 南宋范成大 《吴船录》 卷上: 中岩 “凡五里至慈姥岩,岩前即寺也”。

  • 大梁平

    亦大良平。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大良乡。《元史·李忽兰吉传》:至元三年(1266),“宋兵陷大梁平山寨”。即此。

  • 湘峡山

    在今广东高要市西北大小湘水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肇庆府高要县: 湘峡山在 “府西三十余里。高数十仞,周八里。群峰列峙,江经其中,形类潇湘。其东五里为小湘峡。宋皇祐四年,侬智高犯端州,州守李宝臣曰:

  • 谅山

    即今越南北部谅山。《清史稿·越南》: 光绪十年 (1884),法国侵略者进占谅山,次年攻镇南关,冯子材大败法军,“诸军三路攻谅山,(王) 孝棋、(王) 德榜战尤力,连战皆捷。二月十三日,遂克谅山,法悉

  • 仁进里

    又作仁庆林。即今西藏墨竹工卡县东南仁青。藏语意为宝洲。清林㑺《西藏归程记》:“由墨竹工卡至仁进里,道路较长,几及百里。”1960年并入墨竹工卡县。

  • 石井冈

    在今河北邢台市西北七里。《寰宇记》卷59龙冈县:石井冈在“县西北七里。一名龙冈。《水经》云:蓼水出襄国石井冈, 冈上有井,大如车轮,隋《区宇图志》云:光武营军时所凿”。

  • 麻屯口

    在今湖北嘉鱼县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 江水: “又东得白沙口,一名沙屯,即麻屯口也。本名蔑默口,江浦矣。南直蒲圻洲,水北入百余里,吴所屯也。”

  • 向王山

    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北五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4归州:向王山“在巴东县北,临大江, 山傍有铁枪头长数丈,经数百年不见少损, 目曰向王枪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巴东县“明月山”条下:“向王山,山高大,无树木,

  • 延庆宫

    即常道观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。隋时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