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魏天平中改河南尹置,治所在洛阳县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东魏天平中改河南尹置,治洛阳县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)。辖境同河南尹。隋开皇初废。
又名大硐喇。即今贵州铜仁市东三十四里云场坪镇。因产朱砂,明初设银场坪水银局,后以银场坪谐音称为云场坪。1899年美国殖民者侵入,掠取汞矿,设立大硐喇汞矿厂。民国年间由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管理。1953年
①南朝宋大明元年(457)侨置,为华山侨郡治。治所即今湖北宜城市。西魏改为汉南县。②唐上元二年(761)改吴山县置,属陇州。治所即今陕西宝鸡县西北县功镇。后复名吴山县。③1944年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
清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析锦县西境置江家屯厅,寻改锦西厅,属锦州府。治所在江家屯(今辽宁葫芦岛市西北钢屯镇)。1913年降为锦西县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以江家屯厅改名,治今辽宁省葫芦岛市
古城名。在今山东乐陵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宁津卫 “宁津故城” 条下: 空城 “在县东四十里。城周五里。相传汉光武所筑”。
简称色他司。清雍正六年(1728)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即今四川色达县。宣统三年(1911)改流。
俗称湘子桥。在今广东潮州市东门外,横跨韩江。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(1170),宝庆二年(1226)建成,历时57年。东西两端筑石桥墩十八个, 上架石梁作桥面。中间一段,宽约100米,水流湍急,未能架桥,
即今新疆特克斯县东南科克苏河,为特克斯河支流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4:“特克斯河又东北径特里莫图岭南,又东北流,库克乌苏入之。”
即今河南方城县北四十四里拐河镇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3咸丰七年 (1857) 十一月“初,南窜之匪由南召拐河图窜角子山”。在河南省方城县北部。面积198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拐河街
即广惠寺。在今河北正定县城内生民街路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