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营州

营州

①古十二州之一。《尚书·尧典》: “肇十有二州”,无州名。东汉马融、郑玄皆云舜十二州有营州。《孔传》 云: “禹治水之后,舜分冀州为幽州、并州,分青州为营州,始置十二州。” 相当今河北、辽宁及朝鲜等地。

②十六国后赵置,治所在令支城 (今河北迁安县西)。前燕废。后燕复置,移治宿军 (今辽宁北镇县)。北燕废。

③北魏太平真君五年 (444) 置,治所在龙城县 (今辽宁朝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西南部大、小凌河、六股河、女儿河流域一带。永安末废。东魏天平初复置。其后辖境逐渐缩小。隋大业初废。唐初复置。万岁通天元年 (696) 为契丹所陷。圣历二年 (699) 侨治渔阳县 (今天津蓟县)。开元五年 (717)还治柳城 (即龙城)。天宝元年(742) 改为柳城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营州。后废。

④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营道县 (今湖南道县西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道县、宁远、江永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地。五年 (622) 改为南营州。

⑤唐侨置。治所在广宁县 (今河北昌黎县)。金皇统二年 (1142) 废。

⑥辽置,属南京析津府。治所在广宁县 (今河北昌黎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昌黎县附近地。金废。


(1)古九州之一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齐曰营州。”齐指齐国,在今山东半岛。(2)十六国段部置,治令支县(即今河北迁西县东旧城)。前燕省。后燕复置,徙治宿军县(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古城)。北燕又省。(3)北魏太平真君五年(444年)置,治龙城县(隋改名柳城县,今辽宁朝阳市)。辖区约今辽宁省大、小凌河流域、六股河流域、女儿河流域一带。唐上元二年(761年)属奚。(4)唐武德四年(621年)平萧铣置。治营道县(今湖南道县西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新田、宁远、道县、江永、江华等县地。五年改为南营州。(5)唐失营州故地后侨置,五代初属燕,后唐同光时入契丹。治所在广宁县(即今河北昌黎县)。辖境相当今昌黎县一带。北宋末金灭辽,宋欲得营、平等州地,即此。金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定州

    ①唐置羁縻州,属安南都护府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宣省宣光南。后废。②明宣德元年 (1426) 改乐安州置,属济南府。治所即今山东惠民县。辖境相当今山东阳信、无棣、乐陵、商河等县市地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

  • 李坝集

    即今河南民权县西北八里老城村。旧属睢县。1928年置民权县于此。1948年县徙治田庄(今城关镇)。后俗称老县城,简称老城。

  • 子洲县

    1944年析绥德、米脂、清涧、子长等县置,属陕西省。治所在马蹄沟镇(今陕西子洲县西)。为纪念刘子洲烈士,故名。旋迁治双湖峪镇(今子洲县)。在陕西省北部。属榆林市。面积2043平方千米。人口30.7万。

  • 陡冈埠

    即今湖北孝感市西北陡冈镇。清光绪 《孝感县志》 卷2: “陡冈埠,在城西四十里。”

  • 春秋时杞邑。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南四十里。《春秋》: 隐公四年 (前719),“莒人伐杞,取牟、娄”。杜注: “牟、娄,杞邑。城阳诸县东北有娄乡。”

  • 俱芦舍寺

    东汉建和元年 (147) 建,即今山西洪洞县东北霍山南麓广胜寺。唐改名广胜寺。

  • 雁水

    即今四川之沱江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5简州“风俗形胜” 引朱辂 《江月楼记》 曰: “赤、雁二水交注城下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7简州: 雁水 “在州城东,即雒水之别名也”。

  • ①一作“耿”。商代国都。《世本》:“祖乙迁于耿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 作“邢”。其地主要有三说:(1)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南。《帝王世纪》:“殷祖乙徙耿,为河所毁,今河东皮氏耿乡是也。”(2)在邢丘(今河南

  • 合底忻部

    金北边部族。即蒙元史料所载合答斤部,是蒙古分部之一。游牧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南部洮儿河源以北兴安岭西侧,辉河、伊敏河流域。《金史·宗浩传》:“合底忻者,与山只昆皆北方别部,恃强中立, 无所羁属, 往来

  • 株栗寨

    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南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36长阳县: 株栗寨 “ 《县志》: 嘉庆二年教匪首领覃家耀等由剪刀山据株栗寨。又同治三年逆首田士珺倡乱,亦负嵎于此。后均为官军所破。案,株栗寨在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