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爱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莲花山

莲花山

①即今辽宁北票市东帽子山。民国 《朝阳县志》卷12: 莲花山 “距县百八十余里,位于县治之东北,高可七八里,石峰层立,望若已开之莲花,故名”。山峰之东南面,石壁陡立约三四十丈,下有石洞三: 曰乾洞、曰水洞、曰风洞,相传此洞与朝阳洞之洞相通。山西北有石峰数十仞,如人所披风帽,又俗称帽子山。

②在今福建福州市北郊战坂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州府: 莲花山 “在府北二十里,下圆上锐,形若菡萏 (荷花),郡之主山也。五代唐同光三年 (925),闽王审知卒,葬凤池山,长兴三年改葬莲花山”,即此。

③即今福建同安县西北三十里莲花山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46泉州府: 莲花山 “在同安县西北。峰峦高耸,状若莲花。又名金冠山”。

④一名南山。在今福建罗源县南。岩石层叠,下临城市。明王应山 《闽都记》 卷32罗源县: 莲花山“在县西隅。如莲花覆地,故名”。

⑤在今江西宁都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宁都县: 莲花山 “在县西二十五里。峰峦矗峙如莲花。顶有三峰,中有仙女湖,下有龙湫”。同书卷88赣州府兴国县载: 莲花山 “在县东百四十里。宋末文天祥驻兵山下,累石为城,基址犹存”。

⑥在今江西南康县西北一百七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8南安府: 莲花山 “在羊岭山之西。三峰状如莲花。上有仙岩,岩前有仙桥,桥下瀑布千尺,泻于石窦,不知所注”。

⑦在今广东饶平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潮州府饶平县: 莲花山 “在县 (今三饶镇) 西南九十里。一名白石山。五峰并列,形如莲花,东接沧海,西障郡城”。

⑧即今广东澄海市东北莲花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潮州府澄海县: 莲花山 “在县北六十里,与龙舟岭相连”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: 莲花山 “东面障海,西瞰府城。山峦五开若莲花,故名”。

⑨即今广东海丰县北莲花山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 莲花山 “在海丰县北三十里。高千余丈。周五十里。列峰如莲”。

⑩在今广东韶关市东东南五里,与州治相对。《宋史·南汉刘氏世家》: 北宋开宝三年 (970),潘美伐南汉,“攻韶州,都统李承渥以兵数万阵莲华山下。 初, (刘) 教象为阵, 每象载十数人, 皆执兵杖,凡战必置阵前,以壮军威。至是与美遇,美尽索军中劲弩布前以射之,象奔踶,乘象者皆坠,反践承渥军,遂大败,承渥仅以身免。韶州陷”。今辟为韶关市森林公园风景区。

(11)在今广西蒙山县西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永安州: 莲花山 “诸山联络,状若莲花”。

(12)在今四川名山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名山县: 莲花山 “在县北十五里。山有五峰,耸列如莲花”。”

(13)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浪穹县: 莲花山 “形如莲花,二面陡绝,惟一面仅容单马”。

(14)在今云南广南县东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广南府: 莲花山 “在府东北二十里。五峰连耸,诸小峰参差旁峙,形如莲花”。

(15)在今甘肃康乐县南一百十里,与临潭县交界处。《清一统志·兰州府一》: 莲花山 “在狄道州南一百五十里。山有数峰,宛如莲花”。唐诗人王维《新游莲花山》: “狐巢鹤影凌空见,古寺鲸音隔涧闻。” 当地风俗每年6月在此举行歌会。


(1)山名。(1)在福建省福州市北郊战坂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福州府莲花山:“在府北二十里。下圆上锐,形若菡萏(荷花),郡之主山也。五代唐同光三年(925年),闽王审知卒,葬凤池上,长兴三年(932年),改葬莲花山。”即此。(2)在福建省清流县城郊。海拔1109米。山腰有金莲寺,始建于唐武德三年(620年),有古佛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堂等。为旅游胜地。林木以杉、松为主。特产红菇、香菇、松脂等。主要动物有熊、虎、穿山甲、野猪等。(3)在江西省宁都县西。海拔953.8米。形如菡萏,故名。林木耸翠,秀美可观。山巅有古刹,肇自西晋,释氏青莲祖师开基。寺内为书院式建筑,外壳青砖青瓦,大门红漆门庭上,镌刻“青莲古刹”横匾。整个殿宇分三幢十殿。还有白茅峰、出风洞、出水岩、太平岩等名胜。煤藏丰富。(4)又称新甫山、宫山。在山东省新泰市西北,北接莱芜市界。因山形莲花状,故名。主峰海拔925米。《新泰县志》载:新甫之柏也,高峰插天蟠结,百余里岚光逼人,苍翠若画屏,为泰山左翼,旧名小泰山。秦始皇封禅泰山东巡驻跸。汉武帝封禅于此,见仙人迹,建宫于上,遂改宫山寨。古迹有望月台。(5)又称揭阳山、揭阳岭。在广东省东部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莲花山“在海丰县北三十里,高千余丈,周五十里,列峰如莲”。故名。东北—西南走向,自闽、粤边境向西南斜贯,止于大亚湾。主要由火山岩和花岗岩构成,海拔1000米左右。同名主峰在海丰县西北边缘,海拔1336米。最高峰铜鼓嶂,海拔1560米。为梅江、东江与沿海独流入海河流分水岭,兴梅山区和潮汕平原界线。林木茂密。产锡。(6)古称三角山。在广东省东莞市南。九峰峻耸如莲花,故名。海拔510米。为粤海门户险隘。抗日战争期间,东江游击纵队在此与日军激战数次,日军死伤惨重。(7)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东部、珠江水系狮子洋西岸。褐色砾石岩质。海拔102米。山上有“省会华表”——莲花塔(建于明万历四十年〔1612年〕)、莲花城(建于清康熙三年〔1664年〕),又是元、明时采石矿场遗址。奇岩异洞,有莲花石、八仙岩、燕子岩、观音岩、飞鹰崖、南天门、惠芳楼、莲花园等胜迹。风景优美,是市近郊游览胜地。(8)在广东省海丰县中部。海拔1336.2米。“海丰八景”之一。山峰高耸入云,形似莲花,层峦耸叠,翠秀异常,故有“莲峰叠翠”之说。山上有一平坦的“七星墩”,所产茶叶,气味浓郁香美,远近驰名。(9)古称宣贵山,又称北山、平天山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,主体在贵港市。东北—西南走向,长55千米。主峰大天平山海拔1158米。广西弧形山系东翼南段。富林、矿资源。产“覃塘毛尖茶”。(10)在云南省洱源县东北。峰峦攒叠,状如莲花得名。三面陡绝,惟一小径仅容单马。其相连者曰蒙次和山,三面绝险,一面临河。六诏时,施琅诏居此山下,亦曰蒙次和村。二山为入吐蕃咽喉,元世祖时曾留军三百户镇之。(11)在甘肃省康乐县境内。层峦叠嶂,状如万顷碧波,主峰海拔3758米,石崖色淡红,有如芙蕖出水,因而得名。苍松茂林,清泉盈盈。胜迹满山,原建有玉皇阁、紫霄宫、娘娘殿、船庵寺,已毁。当地风俗每年6月在此举行歌会,为时6天,俗称“花儿会”。康乐、临洮、渭源、临潭、岷县、和政、卓尼等县的汉、回、藏、东乡族男女歌手,云集莲花山上,举行对歌和联欢活动,歌声达旦。群众口头文学《临夏花儿》、《洮岷花儿》与带拖腔的《莲花山令》均在歌会上流传。习俗延续至今,盛况胜昔。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。(12)即“莲峰山”。(2)集镇名。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北部。莲花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2690。 清嘉庆六年(1801年)建屯,西临小辽河,早年有水泡子和莲花,故名。主产玉米,有林场。通公路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神明台 (臺)

    汉长安建章宫台榭之 一。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《汉书·郊祀志》 卷下: 汉武帝时 “立神明台、井干楼,高五十丈,辇道相属焉”。师古注引 《汉宫阁疏》 云: “神明台高五十丈,上有九室,恒置九天道士百人。

  • 宁波市

    1927年由鄞县城区析置,治所即今浙江宁波市。1931年撤销,并入鄞县。1949年解放后由鄞县城区复置,治所即今浙江宁波市。简称甬。在浙江省东北部、杭州湾南岸。面积 9365 平方千米(市辖区 273

  • 大沙湾

    在今台湾基隆市东北基隆港内外港交接处之东。包括海滨及岸东居民区。有长约500米的沙滩,故名。 日本占领期间, 以法国孤拔1884年率军侵台时在此登陆而改名孤拔海滨,并称居民区为真砂町。现为海军营区,并

  • 凤山县

    ①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置,属台湾府。治兴隆庄(今台湾高雄市北左营区)。乾隆五十三年(1788)移治今高雄县(凤山市)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被日本侵占,县废。②1919年改东兰土州同置,属广西

  • 舂陵水

    古名舂水。在今湖南桂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桂阳州: 舂陵水在 “州北三十里。自蓝山县东北流入界。一名衡塘。一曰鍾水。又名舂水。经宁冈山下,曰黄田滩水,俗所谓十八滩也。有流渡水,自岩塘山下流入焉,

  • 营州左屯卫

    明洪武二十六年 (1393) 置,属大宁都司。永乐元年 (1403) 徙治顺义县 (今北京市顺义县)。《明 一统志》 卷1顺天府: 营州左屯卫 “在顺义县治东”。明洪武二十六年(1393年)置,治今辽

  • 静陵

    ①东汉质帝刘瓒陵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。《后汉书·桓帝纪》: 本初元年 (146),“葬孝质皇帝于静陵”。同书 《礼仪志》 注引 《帝王世纪》 曰: “在雒阳 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) 东

  • 龙川江关

    在今云南腾冲县东龙川江西岸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腾冲军民指挥使司:龙川江关“在司城东七十五里江之西岸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腾越州:龙川江关“在州东七十里。江之西岸有龙川桥,江上旧编藤铺板,名曰藤桥。明

  • 库川

    在今陕西宜川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35宜川县:“库川在县西北二十里。从云岩县界入,合丹阳川。按《图经》云,川南是汉,川北是胡,胡汉之人于川内共结香火,故唤香火为库,因此为

  • 程水江

    在今湖南资兴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兴宁县: 程水江 “有四源合流于此,地名潭州江口。亦西流会于郴江口”。